作者:王姣
[摘 要] 随着国外高校经济管理实训教学模式优势的日益加强,我国高校现阶段经济管理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高需求。因此,通过分析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管理教学模式、加拿大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以及伦敦经济管理学院的教育理念,提出优化我国高效经济管理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提升高校经济管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在未来社会工作中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提供理论性参考。
[关 键 词] 经济管理;实训教学;重要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80-02
当前国外高校经济管理实训教学模式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荷兰蒂尔堡大学、加拿大高校以及伦敦经济管理学校为世界享有盛名的经济管理类院校。那么如何借鉴国外院校实训教学模式精华,提升我国经济管理类院校实际教学质量,也是优化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实训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一、国外大学经济管理教学模式
荷兰蒂尔堡大学在计量经济学以及经济学研究在世界享有極高盛名,并且被欧洲经济学会评为美国经济管理类院校第一名。荷兰蒂尔堡大学主要通过教授最为前沿的研究方式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为提升学生分析能力以及学术能力做出保障,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潜能方面的突破,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学生在蒂尔堡大学学习期为3年,第一年主要安排学生学习英语、数学以及专业概论等较为基础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此学年组成部分为4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大约需要10周左右充分掌握,同时,在结束每单元的学习时会增加考核以及补考环节,使学生能更加清晰、直观地检验自身的学习情况。第二年主要以主题形式展开学期课程,通常由教师为学生指导具体的小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高校生自我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年以管理层面综合因素解决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是提升学生实际的管理能力。荷兰蒂尔堡大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教学评价模式科学合理,能够使课程设置更符合学生经济管理学习实际,提升学生清晰的思维能力以及其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荷兰蒂尔堡大学能够针对不同经济管理基础的学生设置针对性课程,最大限度地提升了高校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开阔了学生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视野。加拿大高校主要以能力为教育理念进行经济管理实践指导,强调学生经济管理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升高校学生能力为核心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高校期间能够获取职业所需的重要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能够更快速地适应自身的工作岗位。伦敦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学模式专注于经济管理研究以及对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实践用于抓住知识重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
二、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实训教学现状
(一)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定位
近几年,我国经济管理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绝大部分高校已取得经济管理教学学科的学位授予资格。为满足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国高校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以及创新型的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一致认知。但由于教学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以至于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偏差。同时,当前高校经济管理实训教学仍过于重视学术教育,在深入实践教学方面十分薄弱,致使理论知识成为空谈,缺乏对实训教学的重视。
(二)经济管理教学资源的匮乏
当前高校经济管理实训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比例较低,缺少实训教学室,且各项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致使教学设施难以充分落实。高校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教学居于整体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严重限制着高校生的实训学习能力发展,难以保证实训教学的学习时间。而经济管理类实习单位由于工作性质具备较高的严肃性,在接受实习生的过程中较为谨慎,难以接受学生仅具备高超的专业理论知识,致使实训教学平台缺乏空间保障。
(三)缺乏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
我国高校在实训教学体系方面不完善,多数为针对高校生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等零散性规定,难以避免偶然性、随机性事件的发生。缺乏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致使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较为薄弱,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使学生缺乏岗位自信心甚至丧失职业道德责任感,造成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
(四)缺乏实训教学专业性指导
在当前高校经济管理教学指导方面,存在专业课程实训以及综合技能实训的矛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以实现专业技能的综合提高。高校教师高超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较为薄弱的实践教学能力有较为严重的冲突,严重限制着实训教学中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进展较为迟缓,影响着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实训教学模式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借鉴国外高校经济管理实训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做出人才培养目标调整
高校经济管理教学应积极借鉴国外经济管理实训教学模式方法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由专业型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经济管理类院校主要侧重于培养专业型人才,过于注重专业性划分,人才培养路径较为狭窄。教学目标较局限,过分强调纵深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以及学习思路。借鉴国外高校经济管理实训教学经验,我国经济管理类院校将学生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培养,重视高校学生专业基础素养的培育,使学生构成丰富的知识体系,着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程。这一方面急需高校采用前瞻性的教学思维,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加强对学科交叉性的教学技能,通过设置经济管理类跨学科课程开阔高校学生学习视野,克服实训经验方面的薄弱性;另一方面,应积极加强与其他高校的沟通交流,提升自身综合性教学方式,建立实际意义上的交叉性学科制度,重点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突破传统学习的局限性。
(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教学活动,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作为汇集着学生学习力量以及先进思想的教育部门,应做到肯定学生个性化以及思想多元化。每一位高校生的成长环境、智力与能力发展水平、学习兴趣方向、学习心理特点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规划都存在差异性。高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自我努力取得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包容学生基础上的差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掘高校生不同的学习潜能,使高校生能够得到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