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2018-06-0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管玮玮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团作为大学生自主参与的群众组织,在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引导社会适应、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管理模式、学生特点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高职院校在社团建设方面的情况、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情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204-02
  一、大学生社团的内涵
  (一)社团
  社团在《辞海》中的定义为:“社团,法人的一种,经过法律手续成立的集体从事经济活动或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组织。前者,如合作社、公司等;后者,如有关政治、文化、艺术、科技、宗教等类社会群众团体。”从这点上来看,社团是一种群众团体的组织,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关系而自发组成的团体。
  (二)大学生社团
  关于大学生社团的论述,有很多解释,综合各学者的研究,将大学生社团定义为: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依据个人的兴趣、特长、目标以及其他需求,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学校章程而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众组织。大学生社团不同于其他社团,它的主阵地是学校,社员为大学生。
  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建设情况调查
  (一)社团管理情况
  1.学校管理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有《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试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专门针对社团管理的相关文件,其中具体规定了学院社团的发展方向、社团建设目标和管理体制,并附有详细的社团学分评价标准、社团活动课程管理安排表和社团活动课程进度表。
  根据学院社团文件规定,学院社团实行两级管理,同时社团活动纳入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程,需要修满4个学分方能毕业。
  2.社团内部管理
  每个社团都配有一名社长和副社长,有的社团会配备两名副社长,具体领导社团,负责社团的活动组织。从社团的构成来看,社团成员全部为大一新生,社长和副社长为大二学生。
  3.社团指导教师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对社团指导教师有明确的规定,每个社团都应配备指导教师,形成学院优秀教师、社区导师、企业导师共同参与的社团导师队伍,采用双向选择,每年聘任两次,社团指导过程作为教师每学期教学工作经历。本研究对学院各个社团的指导教师进行了统计、分析,学院目前共有145个社团,96.6%的社团配有一名教师,3.4%的社团配有两名教师,指导教师实行“就近”原则,各二级学院的社团大都以二级学院教师为主,指导教师的产生一般有推荐和自主申请两种。近几年教师自主申请社团的情况增加。
  为了了解社团教师具体的社团指导情况,本研究以“你所在社团的指导教师”进行问卷,随机调查了学院的300名学生。结果显示,82.5%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是认真负责的,会给社团活动指导性意见;12.5%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很少主动过问社团和组织活动;而5%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指导社团实效性不大。
  (二)社团类型情况
  目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社团共有145个,分为专业技能与科技学术类和文化素质与身心发展类,一般简称专业技能类和身心发展类。其中,身心发展类有86个,,专业技能类有59个,以下是各二级学院和团委管理下的社团分类情况。
  学院的社团又可分为四类社团:理论学习型社团、学术科技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和社会公益型社团。而大部分学者对大学生社团的划分也大体是以上四类。
  根据这种社团类型的划分,经过对我院社团的梳理,我院目前理论学习型社团较少,占社团总数的2.1%;学术科技型社团占47.5%;社会公益型社团占8.3%;兴趣爱好社团占42.1%。经调查,学生参与的社团类型以学术专业类社团以及兴趣爱好类社团为主。
  (三)社团活动开展情况
  1.社团活动开展的频率
  本研究以“社团多久组织一次活动”为问卷问题,搜集了300名学生的回答,结果显示:有12.7%的学生回答是一周一次,而20.4%的学生回答是半月一次,31.4%的学生回答三周一次,而回答一个月及以上的有18%,另外17.5%的学生回答了不确定,有的月份多,有的月份少。
  2.社团活动开展的形式
  经过调查与访谈,学院社团开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围绕社团主题开展的活动,比如,礼仪社进行的礼仪比赛;另一种是普遍性的活动,比如,敬老院打扫卫生,探望聋哑儿童、看电影等,而后者易于实施的活动在学院社团中开展次数较多。
  三、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建设情况分析
  (一)学生社团建设的特色
  1.规模不断扩大,形成规范引导与灵活自主相结合的二级管理模式
  学院共有145个社团,仅2014年一年,增加了28个新社团,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社团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院充分延伸、深化社团平台,扩大社团规模,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同时,学院还积极为学生的社团发展进行制度保证,制订了一系列的社團管理规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从宏观到微观、从上到下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实行二级管理,既保证了院团委对社团的统一领导,同时又释放了二级学院的活力,多方位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
  2.学生参与广泛,社团活动课程化
  学院将社团活动纳入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行学分制,社团活动即课程,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愿望不断增强,社团的群众组织性更加广泛,给予了每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