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少芳,范涓涓
[摘 要] 以中国知网期刊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近10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领域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具体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内涵,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与之相应的对策,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210-02
做好学校安全教育是减轻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教育规模发展壮大,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校高职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针对高职生的安全问题亟需研究出科学的管理方法。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笔者就近1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研究加以综述,以期更好地保障在读学生的安全,更快地落实各级各部门的安全教育相关工作。
一、研究现状统计
笔者以CNKI全文数据库为文献信息统计来源,以“高职”为主题,并以“安全教育”为关键词,用高级检索搜索到从2003~2017年共297条相关内容,除去报刊新闻、会议专访、与职业教育相关度不大的资料、细化到方向的资料,共下载分析了2008~2017年共47篇论文。
从发表的数量来看,近10年来关于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文章十分匮乏,仅297篇。2016年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成立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应急教育与校园安全发展报告(2016)》[1],可见政府很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而从文献数量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远远跟不上政策的要求。从发表刊源来看,47篇文献中来自核心期刊的很少,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十分欠缺。从研究主体来看,大部分是辅导员以其所在学校的情况为例展开论述,针对性比较狭隘,有的举措难以推广开来。总体来看,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专业的研究团队,缺乏高水平、长期坚持研究该问题的人才,更缺乏高校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参与。
二、研究范畴
从研究文献涵盖的内容与范围来看,我国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内涵
在统计文献中,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含义没有固定范式,总结起来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安全教育的内涵包含具体几方面的内容,如李新萍等(2008)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指的是用电安全教育、实验实训安全教育、防盗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2]。在此基础上,李峰(2009)增加了新的内容,他认为是安全意识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3]。此后,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渐渐被重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每位学者都有提及。2013年有学者提出法律知识教育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宁等(2013)认为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知识教育、财产安全教育、法律知识教育。[4]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也被纳入安全教育工作的范围。龚玲玲(2015)认为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的教育等方面[5]。二是把安全教育的内涵抽象概括化,如王秋安(2012)认为所谓大学生安全是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6]吴道兵(2014)认为就是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7]。劉金章(2014)认为是意识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物质安全文化[8],从文化角度赋予安全教育的定义,把安全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播。由此可见,安全教育的定义是很难界定的,都是主观人为定义的,从2008年至今,安全教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泛。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对于加强安全事故防范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已有的文献研究中提出的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分析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从学校角度来看,崔德明(2009)指出学校在思想认识上忽视或不重视,学校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安全教育流于形式[9]。学校是办学的主体,安全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忽视安全教育工作是不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从学生角度来看,张想林等(2015)提出学生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生命安全意识淡薄,对各种危险因素的警惕性不高,应急情况下处置突发状况的能力不足[10]。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保是自立的前提,没有人能时刻保护自己的安危,必须掌握一套保护自己的技能。从周边环境来看,骆焕丽等(2013)认为是学校配套设施的滞后,网络、电视广告等的错误引导[11]。詹忠根(2016)认为学校更加开放,学校流动人员和学校周围环境更趋复杂,学生面临的风险形式多样[12]。高校一般都是开放式管理,校外打工人员、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的进出等,导致高校流动人员变得复杂多样,复杂的环境增加了学生安全隐患。高职生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暴力和色情以及游戏等,都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从管理层面看,朱中原等(2017)认为安全教育举措不够得力,安全教育实效有待提升[13]。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严峻性,需要大力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并落实到位。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被忽略的问题,需要学校从思想、制度、执行上都加强管理。
(三)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针对当前存在的安全教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已迫在眉睫。根据已有文献的整理统计,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问题的方法有以下方式:李新萍等(2008)提出要在课堂系统教育中结合现场实际演练。实际演练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将安全教育牢记心中,学校定期进行实际演练能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于子贻(2008)提出建立普法和安全教育专题网站,组织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实施管理育人的教育机制[14]。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开始,认真落实每一条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管理中去,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转变让学生更加理解安全教育的意义。张义河等(2009)提出管理机制应当定位到个人。从学校领导到基层教师分别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要把每个人肩负的责任落实到底,才能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责任推脱现象。孔焱(2011)认为学校应当考虑教育机制的长效性,建立健全的安全机制才能够使学校有良好的应对措施。从政府来看,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常抓的重点。对此,郭薇薇等(2012)认为政府要制定和完善高校相关法律法规,使实施过程有法可依。从管理人员的培养来看,加强对学生自身的专业辅导,在短时间内提高其职业素质。从源头治理来看,加强校园管理,并认为校园管理包含周边环境治理。从学生角度来看,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从现代化技术手段来看,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大大提高安全教育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