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俊波
摘 要:在国内教育领域的持续优化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模式,而且开始拓展基础的教学理念,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以实现更加合理的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也在这样的状况下进行了全新的改革探索,加强了对激励教学的综合应用,提高了实际的教学效果。主要研究了激励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激励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应用
激励教学是新时期国内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之一,这一教学模式注重在激励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手段满足学生的一部分学习需求,在最大程度上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改善。初中思想品德一直是一门传统的教学科目,教师对于这一教学的开展所坚持的方式是传授式教学,注重在课堂上通过直接的知识讲述,来引导学生实现被动的学习过程。整个授课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问题,,许多学生在这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下,难以保持较高的学习活力,相应的学习效果也持续下降。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全面推进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模式也开始进行创新和完善,积极采用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自身的教学模式也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教师在新时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注度,并且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进行持续的交流和沟通,便于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激励教学在这个时候便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能够唤醒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活力,另一方面能夠便于学生产生全新的学习认知,整体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激励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激励理论在现如今的教学中应用虽然已经较为频繁,但是大部分教师仅仅将激励理论视为对学生的一种学习促进,能够运用在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上,而没有其他方面的功能。这样的想法明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忽略了激励教学的全面性,而且使得激励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出现了严重的分离。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主动打破激励教学应用的局限性,尝试将激励教学合理地应用到思想品德的教育当中。而在实际的教育开展过程中,必然需要优先加强激励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间的联系。从本质上而言,激励教学最大的功能在于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当中的应用,可以使得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变得相当简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得到相应的激励引导,对各种思想品德知识产生一定的学习自信,接下来的学习必然会较为科学合理。并且,激励教学最大的功能在于它能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体系进行全面优化,进而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开始实现更加全面的思想教育,改善学生的品德,优化学生的内心学习素养,基础的教学质量也会在这样的状况下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激励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当中的应用探索
1.以初中思想品德当中的道德思想为基础进行激励教学
在现有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当中,道德思想被认为较难学习的内容,许多学生都抱怨这部分知识不仅不容易进行直接的理解,而且在后期的解题应用当中也存在较多的迷惑,更加无法上升到对他们道德素质的培育。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状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于初中思想品德当中的道德思想缺乏良好的认知,甚至认为这些道德思想仅仅存在于书本当中,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直接的体现。这样的想法俨然是错误的,但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必然与传统的教育形式有着直接的关联。很多学生都盲目地认为,自身道德思想的提升,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现实事迹作为引导,而初中思想品德的课本上所充斥的内容大都是一些理论思想,并没有实际的事迹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激励和鼓舞,因而学生的道德思想也很难在这样的状况下得到全面的改善。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教师需要在新时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当中积极地采用激励教学,并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对思想品德教学当中的道德思想产生直接的感受。同时,教师还有必要将初中思想品德当中的道德思想与现实生活直接地联系起来,进而给予学生较高的现实认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科学合理性。
比如,在学习道德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反面例子,如将一些小偷的不法行为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产生直接的认知,尽可能以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接着让学生展开相应的讨论。一部分学生在这个时候会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小偷偷东西许多时候也是生活所迫,对于有困难的小偷,我们是不是该谅解呢?对于这样的疑问,教师需要给予明确的回答:即使是生活所迫,偷东西也是不对的,这件事的本身性质就是错误的,不能因为它的目的而发生任何的改变。另外,即使是生活所迫,我们也会有其他的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为什么非要选择偷东西呢?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对这名学生进行表扬,他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的政治思维较为活跃,教师还需要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努力地在课堂上提出自己存在的疑惑,便于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必然会懂得较多的内容,接下来的教学也会变得十分合理。
2.针对性的激励,多方面突破
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要以激励教学作为基础的教学理念,不仅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激励,而且需要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激励。同时,教师需要认识到,不同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因而基础的学习态度和道德素养都不同,教师在将激励教学应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时候,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当前激励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更加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加以合理的应对。在具体的激励教学引导当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基础的引导方向,然后展开相应的激励。
比如,在学习《公民的义务》过程中,很多学生出现了相当错误的认知,不仅不知道自己身上拥有哪些义务,而且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公民。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内容展开集中的激励引导。如教师可以选择以公民义务作为基础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赛,正方代表明确公民具有哪些义务,反方代表提出公民不具有这些义务的异议,并寻找一部分资料进行佐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以保证学生最后的辩论结果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而发展。而在学生完成这一辩论赛以后,教师可以将这一内容与教学课本当中的知识直接联系起来,激励引导学生对课本当中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这种以辩论赛为激励引导的教学形式,很大形式上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合理的现实认知,而且对于学生的激励效果也十分明显。许多学生都为了在辩论的过程中取得胜利,而去学习了大量的课本知识,整体的知识印象也变得十分深切,对于提高整个教学质量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