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静 倪士勇 袁江 本文字数:2631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视,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和数量都有显著提高。在量变基础上如何提质,是摆在高职院校发展面前的新课题。在分析开放式实训基地运行现状基础上,从实训场地文化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开放程度、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内涵发展的建议,力图为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贡献微薄力量。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开放式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06-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理念也逐渐由原来的学历教育向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转变。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和素质,做到走出校门就可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能够马上创造价值。因此,各个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增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扩大实训基地的规模。为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各院校纷纷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经验,创新教学改革,涌现出了多种教学模式。2002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建设计划”,使开放式实训教学模式得以推广应用,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随着新时期对实训教学需求的变化,原有的实训基地只重视规模和数量建设的弊端凸显出来:部分设备利用率较低、部分实训基地功能单一、教学质量停留在建设初期水平等,在生产、培训和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存在欠缺、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发展[1]。如何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在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强调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开放式实训基地现状
(一)規模化建设显著,但设备利用率不高
实训基地初期建设过程中,,实训设备数量和实训场地面积都有显著增加,各个院校在硬件设施上也均有大量投入,实训基地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求。但由于各种原因,实训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许多设备只能闲置。还有一些高新设备,缺乏相应的实训项目和科研需求,也处于基本闲置状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一些淘汰的旧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只是堆积在某处,造成了资源和场地的浪费。
(二)实训基地开放程度不够,仅满足教学需求
大部分开放式实训基地,仅对校内开放,仅是服务于本校教师和学生,满足教学需求,功能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设备、技术等资源的作用。对于一些社会服务功能,如农民工培训、转岗培训、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及技能鉴定等没有形成合理的规模,缺乏稳定的社会服务项目,实训人员积极性不高。同时实训基地也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这些也都制约着实训基地各类资源的开放共享,对于本地区的经济建设、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实训项目没有与生产实际深度对接,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
校企合作办学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是教育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但在校企共建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实训基地的技术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较弱,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的实践教学实施难度较大,实训项目一般还停留在企业调研之后的归纳总结,与生产实际存在一定差距[2]。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互利共赢的切合点,校企合作关系经常是短期的,不确定的,缺乏稳定性,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也无法与某一具体企业的生产活动深度对接。
二、开放式实训基地内涵建设重点
经过量的大力发展之后,“提质”将是开放式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内涵建设的重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训场所场景规划与文化建设
高职毕业生最终是要融入企业团队中去的,这个过程是否顺利,是企业、高职院校和每个学生都要面临和应当关心的问题。学生只有认同企业的环境,习惯企业的工作节奏,接受企业的成本意识、安全意识、核心观念、人际关系,才能在企业中生存,成为企业的稳定员工,进而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这就要求实训场所要与企业真实岗位对接,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重新规划实训场所,印刷品、展板、宣传用语等应符合产业特色,实现活动场景的企业化。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的规章制度、考核管理方法、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体会企业的约束文化和责任观念[3]。
(二)教学模式改革
打破传统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先进行演示,然后学生分头练习的教学模式,根据实训岗位的不同,采用以工作岗位小组为主体,处于不同实习阶段的学生存在于同一岗位小组内,由老手来指导新手[2],不同实习阶段的学生可以是同班的,也可以是不同班级或年级。实训教师负责掌控实训过程及对小组成员进行必要指导,同时为实训学生提供必需的示范性的教学视频、操作工单、工艺规程等技术资料,实现岗位学生自助实训[4]。实训教师进行必要的讲授时,也适当加入行业先锋、前沿科技、重大事故、优秀毕业生的事迹等影音视频资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及形式,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工作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和实践的热情。当然,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涉及全体需要实训的成员,前期的组织协调工作尤为重要,一旦形成体系,对于后期解决实训教师数量不足、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将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