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丹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摘 要] “大思政课”理念着重强调了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在“大思政课”视角下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时,必须对现有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优化与完善,通过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来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基于此,简要概述“大思政课”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涵和意义,结合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思政课”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旨在为“大思政课”理念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机融合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关 键 词] “大思政课”理念;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157-04
“大思政課”理念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成效做出了具体描述,基于思政课程体系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等角度构建了全新的思政教育体系。实施“大思政课”理念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思政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围绕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增设符合当地发展特色的新资源,并构建以领导干部为主体、全体思政教师共育的新思政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在各种积极因素的作用下全面贯彻“大思政课”的引领方针,真正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政策层面的保障。
一、“大思政课”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涵
“大思政课”指站在大学生培育的角度科学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思想层面向学生贯彻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并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学习目标。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的社会背景不同,因此在“大思政课”理念下必须积极引入最新的时政素材,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与教育规划贯穿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理念的育人作用。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及时改变传统过时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将思政课理论教学与灵活的时政素材相结合,基于“大思政课”视角探索一条全新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着重强调“大思政课”理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所起的引领作用。此外,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素材的质量,积极引入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素材,通过教学素材改革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以免过时的课程教学素材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要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的素材供给,利用大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吸引其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从而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功能。结合“大思政课”理念融入鲜活素材时,应站在价值取向的角度保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一致性,为高校思政课堂注入全新的生命力,同时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特点,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向大学生传授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综合增强大学生在思政课堂的参与感,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活动中。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具备全局意识、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大学生思考各个鲜活素材背后所蕴含的内容,深化大学生对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以此为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指明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二、“大思政课”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思政课本质上属于一门独立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其不仅贯穿于高校教育阶段的全过程,在微观层面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具专业性、客观性、全面性的思想指导,因此必须保证高校思政课教育的持续性,并将其与各类专业课程相融合。
(一)满足高校思政工作会议要求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逐渐上升到与专业课程教学同等的地位,国家层面也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我国对思政课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的教学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划,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既需要从理论方面着手完善知识内容体系,为思政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又需要围绕资源调动、教学素材创新等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质量,通过调动多种不同类型的资源服务高校思政课教学。
(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
在高校教育阶段,思政课教学并非是简单的常规教学课程,而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塑造起到关键性影响的重要课程。尤其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的背景下,外来文化信息逐渐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因此利用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已迫在眉睫。在高校常规教育中渗透思想教育,不但能有效提高高校常规教育的实践效果,还能为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进步提供科学可靠的指导,促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达到相应的高度,确保其在社会实践中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和观念,并为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传统模式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更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度及教学方法运用都存在思想上的偏差,不仅无法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育人作用和效果,还可能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主观感受,长此以往使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基于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必须优先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依托先进的教学工具、课程资源辅助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在“大思政课”理念下还需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从整体上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