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柳佳汝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5期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不仅要重视教育质量,更要关注校园安全问题。屡见报端的校园安全事件对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都产生了一些影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件的应对与预防成为学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件的相关理论以及当前我国的现状,对其进行分析与梳理,并提出安全事件应对与预防策略的建议与意见,从而为构建和諧校园、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件;应对与预防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5-0156-04
在全国不同的教育系统中,校园安全是校园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因为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学校相关管理者以及基层教职员工的责任与义务。随着我国经济的重大变革与发展,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日益凸显,同时也加剧了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防患于未然,对高校安全事件的应对与预防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要将校园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
一、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件概念界定
随着校园学生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引起了社会有关部门以及学界的重视,也从学术上对这一社会性事件进行了界定与分析。从概念的角度出发,大学生校园突发安全事件是由于自然、人为或社会政治等内外部因素引发,以大学生个人或群体为主体,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在校内无可预见可能而突然发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较大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
高校学生安全事件发生有多种原因,包括自然原因、人为故意原因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等。在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以大学生个人或者群体为整个事件的主体,这些事件是校园管理者或者政府和校园管理者都不可预见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对校园的教学、生活等秩序造成较大的危害,故在校园管理者工作中需要对此类事件进行预防和应对,保障校园学生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件的成因
高校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多元性、复杂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与日俱增,而在其中,校园学生安全事件的频发正是社会治理管理复杂性的表象之一。而要防范治理和杜绝此类事件的频发,需要从校园学生安全事件发生的成因入手,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而从对各类型的校园学生安全事故的分析与梳理中,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体现出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事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从爆发的成因来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导致校园学生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职院校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大致处于成年前后,正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还未完全成熟,还未完全建立独立的人格,同时渐渐受到社会多种思潮、思维和观念的影响,并且处于学业、感情、就业等多重压力之下,正处于未成年向成年期转型和升级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加之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不强、自我判断能力还未健全,因此容易产生片面的观点,甚至是偏激的情绪,从而导致冲动行为的发生。在学校学生安全事件中,这类学生的行为正是其心理因素未健全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全和成长投入更多的关注。
其次,学校管理者作为校园的组织管理以及学生教育与保护的重要责任人,在对校园的治理和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以及矛盾的缓解方面,没有树立科学的观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展,最终酿成悲剧,并引起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从校园管理者的角度,其工作失职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之中,以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来指导自身的工作,从而优化校园管理的体系,给予学生更周全的疏导与教育,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将影响降到最低。校园管理者的失职以及学生心理的不健全是校园学生安全事件频发的内因,而外因则是不法分子对于校园管理和学生心理防线的破坏和渗透,这一点值得深思。这些不法分子利用校园管理的疏漏和学生未健全的心理,通过引诱、宣传等方式,煽动学生做出不理智的群体性行为,导致校园中各类集体性的治安事件频发,因此需要严厉打击不法分子,从而保证校园安全。
三、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对和防范理论
(一)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从定义上解释,冲突可以简单地概述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矛盾的参与主体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形成的原因有多方面,一般都集中在两个参与主体的目标、利益或者价值上的不认同,双方从认知或者行为等方面进行争论以使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大多研究采取冲突中性的立场,因此对于社会冲突的认识不能只站在一个角度,只有从不同角度正确认识和引导冲突,才能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否则就会产生消极影响。冲突的积极和消极定义大致可以概括为:积极冲突是对设定的预期目标能够带来促进作用的建设性冲突,同理可知对于设定的预期目标带来不好影响即阻碍作用的就是消极冲突。冲突的分类依据有很多,因此划分的冲突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一般研究对分类依据采取范围和心理两个方面,包括三种类型和四个划分型,主要表现为个人心理冲突、个体之间的冲突和群体冲突。心理学家根据心理学上的划分研究又分为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四个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