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党莉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5期
[摘 要]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辅导员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着眼于胜任力理论深入了解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以期为提升輔导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及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 键 词] 胜任力理论;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发挥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5-0168-04
在全面深化课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备受瞩目,一些学校着眼于教学改革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占的比重,以高校辅导员为领头羊,逐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及内容,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和体系。确保辅导员能够主动发挥自身的特长及优势,稳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确保学生能够在辅导员的教化下直面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树立正确的“三观”,顺利实现“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渡。
一、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理论概述
胜任力主要指表现较为优异的员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所具备的价值观、自我概念、技能、知识以及个人特质,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首先,胜任力与任务指导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处于不断的波动中,岗位特征、工作条件以及工作环境都会影响胜任力的具体表现。其次,胜任力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相挂钩,通过对胜任力的分析及研究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绩效以及职业发展方向。最后,胜任力能够进一步区分优秀者和一般者,胜任力比较强的员工往往表现较为优异,能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有所建树,社会经济组织会将胜任力作为考核员工以及招聘员工的重要标准。在人员选聘中,胜任力理论备受关注,应用范围较广,企业也围绕胜任力逐步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框架,加强对人才的科学评价,确保自身所聘用的人才具备较强的适应力以及工作能力。
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在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除了需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之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胜任力。与其他岗位相比,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要求更为严格,涉及诸多的能力维度,比如应变能力、沟通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职业忠诚度、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关爱学生和组织能力。辅导员的反省认知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最为直接。通过对辅导员胜任力的分析,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秀的高校辅导员会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视角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掌握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原则和技巧,逐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满足学校的育人工作要求。
从辅导员自身的视角来看,良好的胜任力是个人工作职责所提出的要求。目前,一些高校辅导员队伍综合力量比较有限,在胜任力上有许多短板。首先,辅导员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够科学及合理,对心理科学知识、教育科学以及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较为片面。知识视野不够宽阔,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有待提升。其次,辅导员个人的综合品质以及智能水平不够理想及完善,难以整合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科学知识组织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无法及时洞察学生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敏锐判断能力不够理想,难以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导致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动性不强。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首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扮演着实施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能够更好地督促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确保学生真正做到遵纪守法、思想端正和认真学习。其次,辅导员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及帮助,指明学生的成长发展方向,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能够教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辅导员是学生的朋友,能够与学生促膝长谈,为学生排忧解难、答疑解惑。优秀的辅导员会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参与科研工作、学生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纪律严明、业务精细以及作风优良。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获取学生的认可及支持。学生也会乐于接受辅导员的教育和熏陶,主动向辅导员看齐,与外界进行交流及沟通,保持平稳的心态,自觉参与班级活动,真正实现个人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发挥现状
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辅导员的优势比较明显,与任课教师相比,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年龄更为相近,与学生有许多共同语言,因此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阻力比较少,整体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也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整体的教育难度系数相对偏高,有一部分高校还没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无视前期的宏观管理以及组织协调,实质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及合理,内容体系不完善,无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从微观的视角来看,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一部分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比较有限,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质及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心理咨询经验,个人的人生阅历不足。(2)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为一体,对班级管理目标的认知相对较为模糊,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分步骤、有目的、有层次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机械性地开展谈心活动,没有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导致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比较有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需要面对较多的学生,实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不够理想,缺乏针对性和人性化。学校也没有按照学生人数合理调整辅导员的设置比例,导致辅导员的工作不够细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整体的大学生心理辅导质量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