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艺术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3-07-1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鲁璐 张峰玮 封思勇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6期

  [摘           要]  高职艺术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从实践层面看,不仅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还满足了新时代赋予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升其社会价值。面对整体规划欠缺、人才储备不足、品牌缺失等实际问题,因地制宜,主动开展对接与服务工作,用艺术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满足精神需求,传播中国乡土文化;用技术促进产业发展,美化农村生态环境;用教育输送人才。以建立双方长效合作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发挥艺术教育特性,立体化打造乡村品牌为路径,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关    键   词]  乡村振兴;高职教育;艺术教育;服务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6-0001-04
   高职教育历经近4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专业属性賦予了高职教育更鲜明的服务性特征。近五年,按照国家发展要求,高职艺术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发展层面。2022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国家机关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从创意设计、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等八个重点领域赋能乡村振兴;提出鼓励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结合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为乡村建设提供创意设计支持,深入乡村参与相关领域对接帮扶工作,鼓励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在乡村设立文化和旅游类实习实践实训基地。[1]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国家从宏观层面提出艺术赋能乡村,并指明了五大行动方向。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落实党的相关政策,明确高职艺术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对于高职教育和乡村振兴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职艺术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双向作用
   (一)以乡村振兴为教育活动载体,提升新时代高职艺术人才培养质量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国家提出的新的育人要求。面对新要求,原有以企业岗位为定位的培养目标和单一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增加新的合作载体,构建新型合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解决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在教育实践中,以服务乡村振兴为载体,以新时代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教学改革,扎根农耕文化,深入挖掘文化思想,激发深层次的艺术创作,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同时开展服务乡村的教育活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一体化设计,在认知、转化、融合、实践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农耕文化等思政教育信息融入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等教育全过程。从感受乡村到改变乡村,利用专业技术建设国家,服务人民,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人才培养定位从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提升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高度。
   (二)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提升高职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
   高职院校在新时期面临诸多挑战,院校之间资源竞争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品牌价值,从而扩展对社会的影响力,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面对企业、社会等优势资源,合作方更倾向于基础好、院校排名前列的高校进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高职与高职之间,高职与本科之间难免存在竞争关系,而开拓新的合作资源,是解决当下矛盾的首选解决方案。首先,乡村振兴已经迈入第二个建设阶段,前期成果显著,具备双方合作的前提条件。其次,农村的产业和文化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适合高职艺术教育融合,共建合作路径。最后,近几年,服务乡村成为各大媒体广泛关注的热点,政府及教育部门在科研、教研和专业建设等方面设立乡村振兴的专题项目,在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教科研成果逐步积累,高职艺术专业建设价值也得以体现。
   (三)以高职教育为平台,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
   乡村振兴的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不仅仅是物质建设不平衡,精神文化建设也急需跟进。以高职教育为平台,可以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推进人才振兴进程。202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2]高职院校作为面向农村地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艺术人才、服务现代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育人机构,通过学历培养和技能培训为人才振兴提供蓄力保障。
   第二,推进产业合作发展进程。农村产业受地域和文化限制,和高层次院所、企业合作难度较大,以高职院校为平台,联动合作资源,校政企共同组建合作开发的项目团队,拓展合作资源。
   在顶层价值观中,企业偏重经济价值,高校注重社会价值,和乡村发展的契合度更高,尤其对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高职院校主要是面对区域发展而建立,集合多个艺术类专业力量,其服务更有针对性,不仅对接农村第一产业发展,还可以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如面对产品提供直播带货、产品包装,面对乡村企业提供品牌设计等服务,为农民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进程。
   第三,推进文化振兴进程。文化振兴是乡村建设的灵魂。高职艺术教育同时具备职业、教育、艺术的三种属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艺术类专业技术服务;面向留守儿童进行艺术支教,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技术培训,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