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2023-07-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张文彦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6期

  [摘           要]  教师是实现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新时代,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1+X证书”制度的实施以及“三教”改革的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基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中仍存在团队中教师个体定位不清晰、建设条件不扎实以及团队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分别从明确教学团队中个体教师的定位、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条件支撑以及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文化建设,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三个方面完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机制,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进而加强职业教育的持续性。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6-0109-04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水平,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高职院校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打造一支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队伍。同年5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在未来三年左右要培育和建设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在当前职业教育地位与作用愈发凸显的形势下,建设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已经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其不仅有助于促进产教融合,还有助于创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一、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实现专业群建设的内涵发展
   自“双高计划”实施之后,专业群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抓手。当前国家经济与社会正处于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时期,新兴行业的迅猛发展使产业链愈发复杂,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高职院校个体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因此,团队协作作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全能人才的主要策略[1]。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已经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新目标,其建设内涵主要是根据专业的性质与行业标准对教学模式与教学计划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其符合新时代产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总而言之,只有加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才能更高效地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目标。
   (二)有助于“1+X证书”制度的高效实施
   “1+X证书”已经成为深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手段,同样也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不仅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点,还是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制度。“1+X证书”制度具体是指在基本学历基础上增设职业技能证书,实现人才的特色化培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还要提升培训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标准并开展实践培训教学,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持续性发展。“1+X证书”制度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教师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就必须有一个高水平、深度理解“1+X证书”制度的教师团队来开展“1+X证书”工程。
   (三)有助于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贯彻落实
   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由此可知,“三教”改革不仅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切入点,还是建设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的根本内容[2]。但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仍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双师型”教师缺乏等问题。而教师是开展“三教”改革的主体,是完成教材、教法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建设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不仅有助于实现教学的创新,還有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贯彻落实“三教”改革,为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教师个体定位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个体对自身职能定位认知不全面。首先,针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个体参与教师,高职院校并未制定详细的评价机制与评价标准,高校领导与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认知不全,导致后续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与实施。其次,高职院校对教师团队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是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条件,但是部分高职院校领导仅仅是重视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对教师的其他方面不够重视,从而导致高职院校教师职能定位不清晰。最后,教师自身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当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主要是以课程教学与科研为主,对企业需求的变化不够了解,从而也就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学习、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因此,只有教师明确个人教育定位,搞好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团队创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另一方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教师个体考核机制尚未完善。第一,教师实践工作制度不健全。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实践形式多样,但是部分教师很难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主要参与机会以校企合作为主,而校企合作中教师参与覆盖率较低,也就导致教师个人实践能力提升仍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第二,激励制度不到位。激励制度主要分为精神与物质激励,但是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加快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进程,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取消了物质奖励,只给予教师精神激励,如晋升、培训、表彰等,从而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教师无法主动地投入教学工作中[3]。第三,考核制度制定不规范。部分高职院校针对不同等级的教师设置不同的考核制度;又或者是部分高职院校从最初的没有考核制度逐渐设立考核制度。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的缺乏,极其不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从而对高职院校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进度与质量造成影响。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