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瑜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6期
[摘 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一头连着的是技能岗,另外一头联系着家庭的经济收入。面对高职毕业生就业中的供求矛盾,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将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内在要求,尝试用当前广泛应用的OBE教育理念来精准指导就业,以此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目标,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OBE教育理念;精准理念;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6-0121-04
近三年来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2022年首次突破千万,高达1076万人,其中高职专科毕业生超过650万,占高校毕业生的61%,预计2023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1158万人,同比将增长82万人,高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稳就业和保就业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以精准化的工作思路构建精准化就业指导模式,来开展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高职院校解决当前就业问题,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OBE教育理念概述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 简称 OBE)是一种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更是一种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1981年由美国的学者Spady提出,引入我国教育界后,很快得到了广泛尝试和应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一理念目前已经在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而且成熟的运用,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模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学生通过学校的教学能够获得指导未来生活的经验。OBE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为中心,与以构建知识结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讲授法传授知识为主导的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这种教育模式是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对于精准指导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業工作来说,成果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以学生的就业目标和意向的求职单位来反向推导求职准备,有利于学生的精准职业指导,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精准就业指导
从2016年起,国家在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引入了精准就业,“精准”给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指出了价值引领和方向引导,“精准就业服务是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必然要求”, “精准”二字成为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策略。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指就业指导,另一方面指就业服务,从总体上来看,虽然在工作中各有侧重,但又彼此有交集,就业指导是一种就业服务,也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延伸。那么,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精准化,是在高职院校粗放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基础上,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逐步向精细和纵深延伸。当前高职院校的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就是要坚持 “精准化”的工作思路,充分对各年级学生各个阶段的就业动机、求职愿望、就业能力进行了解,以促进学生就业和全面发展为工作目标,通过精准掌握国家、地方每一年的最新就业政策,高度重视就业服务的“分级、分层、分段、分类”精准指导,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精准化管理。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既要有热情,有温度,更要有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将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做精、做准。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
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显示,2021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人数为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扩招人数是139.41万,意味着2023 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历史新高。为了缓解就业,社会各行各业的就业岗位也在不断释放和增加,但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差,签约率高,毁约和解约率也居高不下。通过调研发现主要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就业观念的原因
生活环境会影响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就业观念是生活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对就业的态度和选择,可以反映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的认知,即就业时的思想、路径等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决策。从我院近三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拒绝去找工作
有求职动机,愿意去找工作,是进入职场的第一要素。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一部分学生不去找工作,或者拒绝去找工作是他们的真实想法,通过访谈、调研等活动,发现这部分学生不认为大专毕业能找到自己期待的、满意的工作,他们采取“缓慢”就业策略,想尝试升学,专升本、考研成为他们的愿景之一;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想从事底薪、工作环境不如预期的工作。
2.就业的功利化突出
选择进入哪个领域工作是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选择,选择方向代表了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和职业兴趣倾向。高职毕业生在大城市完成实习的同时,他们也留恋大城市的生活,因此在求职过程中更想去闯荡,去大城市,去高端工作环境拿高薪酬;也有部分学生为了追求工作稳定,想考公务员、国企和一些事业单位等,有了回生源地的县城或者乡镇找工作的想法。
3.服务观念没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