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段宏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7期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凝聚力和生命力,爱国主义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情怀之间在教育方法和目标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爱国情怀培养相结合,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首先简单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其次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最后重点探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情怀的具体路径。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情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141-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其还具有十分丰富的价值和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此,要想使我国教育事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两者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提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爱国主义已经逐步深植于我国文化底蕴之中,现阶段,世界经济已经逐步朝着文化多元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在当下严峻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特别要重视爱国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内容的传播,将其逐步渗透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培养中,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激励人们不断奋发向上的一种进取精神,当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一部分学生逐渐形成了难以经受挫折的性格,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应该将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神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激励大学生勇敢面对挫折,以此讓其形成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
(三)天人合一精神
天人合一中所指的“天”除了表示自然环境以外,还表示自然环境在整体发展进程中所表现或者存在的各种规律,并包含了由此衍生出的各种自然现象。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主要是指人在实际成长期间对于外界事物以及自身的认知和了解必须要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然后借助人为贴近的过程来实现自然与人共同发展、和谐共生的目的。
(四)追求真善的理念
至真至善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且追求真善的过程也要求人能够积极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引人们要始终将真与善作为准则。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整体发展,所谓的修身、治国、齐家以及平天下等内容均是基于真善的观念中所引申而来的观点,由此可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加注重的是内在与精神智慧的修养,以此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五)知行合一的价值
知行合一主要提倡的是人要对自身的内心和行为有一个积极的思考和反省过程,以此才能得出相应的思考方法和理论,从而在不断实践中对方法和理论进行再次总结和应用。在此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能够让人的思想理论和生活实践始终保持在同一个高度,也就是要求人要始终以行为与知识相统一为发展目标,从而实现生活与精神的和谐发展。
(六)和谐精神
和谐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键以及核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被作为人际关系处理和社会问题解决的重要指南。现阶段,一些大学生在家人的过度呵护下导致其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要想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冲破这一屏障,就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渗透,将和谐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一,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资源。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也是中华民族逐步实现复兴的关键保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促进其综合素质实现全面提升。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含了坚韧刚毅、德行仁善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这些内容有助于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基于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其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经典教学形式和方法,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应的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等理念,适用于当前很多专业和学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除了以普适教育为主外,还需要立足于不同专业和学科展开个性化教育,遵循有教无类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