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烨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7期
[摘 要] 学前教育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开端和关键,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几年走访各地幼儿园,发现幼儿园教师存在较普遍的职业倦怠。在对幼儿园教师的调查访谈基础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希望所提出的建议和策略能够得到教育同行的借鉴与采纳,以期有效地解决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这一问题,促进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173-04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强大的国家必然拥有优质教育,优质教育离不开教师。幼儿园教师是人一生发展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培养高质量、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形成一支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担当历史重任、承载时代重托的高效能的教师团队是新时代学前教育的迫切任务。
一、幼儿园教师职业角色与专业发展
自从1840年福禄培尔创办第一所幼儿园以来,幼儿园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师职业,经历了不断变革的过程和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和幼师培养稍晚于西方社会,20世纪初,陈鹤琴先生创办南京鼓楼幼儿园和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我国幼儿教育与幼师发展才正式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一)幼儿园教师职业角色与发展阶段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幼儿园教师的职责与角色认识不清,有人甚至简单地认为他们就是看護小孩的“保姆”。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与社会重视度的提升,这一误区才逐渐扭转,幼儿园教师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扮演着多重角色,是急需提升和发展的重要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学术界对教师发展路径的设计、实施,大致可以分为理智、技能、实践-反思和生态四种取向,受这一划分取向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以这四种判断取向为依据的发展阶段。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呈现出的明显特征已不再是层级递进的关系,而且也并不是非此即彼,它们是在相互完善和补充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我国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已明确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同时列入教师专业标准,尤其在教师的专业能力中,突显了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能力。舍恩说,“教师要在行动中反思”,新时代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已经把幼儿园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与群体合作共同纳入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这足以说明四个发展阶段是既相容又互补的融合体。
(二)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自主发展,是教师的内修行为,是其在专业发展中主体性的发挥,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自愿性。它是指教师在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同时保持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反思的学习状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教育智慧、教学经验等不断丰富与提高,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自主发展不同于外部引领和推动的力量,是内源性的发展动力。幼儿园教师随着社会对其职业要求越来越高,难免出现发展中的困境与困惑,有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有的教师“内耗”“内卷”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发展是突破教师现有发展困境、促进专业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内生动力,是最强有力的推动力。
多数具有自主发展意识和动力的教师通常会构建“实践—反思—创新”的自主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特征往往和教师有无发展规划、专业反思能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园教师的自主发展变“他主”为“自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推动力和核心要素,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职业倦怠影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伴随“三孩”政策的到来,学前教育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期待和要求日渐提高。幼儿园的工作要求教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面对来自社会、家长和自身不断要求发展的压力,一些幼儿园出现教师流失现象严重、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职业倦怠增加等多方面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消极态度和行为。教师陷入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局面,减少休息,加班加点,形成恶性竞争,教育教学则呈现低水平重复。不论是幼儿园工作的复杂繁烦,还是教师人群出现的职业倦怠,无疑都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一)无效劳动频繁,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
调查中,许多教师认为工作量大、保教任务繁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过多,尤其一些教龄较长的幼儿园教师逐渐进入职业高原期,呈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许多教师的工作缺乏挑战性,久而久之,教师自我效能感降低,且对其自身专业发展的态度消极、情感低落,得过且过。
(二)功利性消耗过度,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弱化
在日常工作中,有的教师没有真正把职业与自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联系起来,而是过多地考虑职业带给他们的利益得失,往往拈轻怕重,患得患失,有利益就干,没有利益就抱怨不停,时间一长,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关爱幼儿、无私奉献的职业理想信念严重缺失。职业理想信念是教师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预防和克服职业倦怠的动力源。如果教师整天都在计较利益得失,即使有利可图,也必将产生职业倦怠。访谈中发现,有些教师容易受利益驱使,不能正确处理职业与生活、职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淡化职业理想信念,由此产生倦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