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石飞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8期
[摘 要]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的教学任务,还是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在高职院校,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结合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有机化学教学实践,对课程思政改革的出发点、设计理念、思政元素融入和课程思政实施的探索成果加以说明。
[关 键 词] 高职;课程思政;有机化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8-0037-04
一、课程思政改革的出发点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而课程思政,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理念。该理念要解决高职学段,“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我们高职教学的痛点——专业课程重知识传授轻道德品行培育[1]。特别是结合高职学生学情:政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弱、学习目标不明确、思想懈怠,课程思政改革就更有其必要性。因此,对于高职学生,只有通过课程思政先疏通其思想,才能将知识和技能顺利传授给他们,即先“扶志”再“扶智”,精神扶贫是关键。
(二)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高职学段,既是学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又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学校的发展、国家的未来。但传统的思政课往往偏重于说教,成为高职校院里“可听可不听的课”[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该指示的指导下,一批具有课程思政内涵的优质课程先后出现,对各门专业课程如何进行“德育”教学进行了示范。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如何协同育人、专业课程如何发挥思政功能成为探索和研究的重点。特别是我校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养。
(三)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業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新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一般。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能拿到毕业证,专业知识学到什么程度不重要。这样的学生,完成主要学业尚动力不足,遑论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贯彻“劳动教育”理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在学生内心深处,埋下“敬业”“乐业”的种子,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
(一)以化学学科和政治学科的学科素养融合为基本路径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实践的中间环节[4]。党的教育方针通过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5]。
学科核心素养决定了课程目标的内涵方向,比如有机化学属于化学学科课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6],而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契合有机化学课程的学科特点,融合政治学科素养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这才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基本路径,两者的融合才能达成课程核心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目标。
(二)以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为手段
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专业基础决定了课程思政内容选取的难易程度,但是课程思政也可以从形式上进行突破——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有机化学课程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在专业课课堂,要优化课程设置。具体而言,就是要把每个模块的知识在确定重难点后,先找到思政教育的契合点,然后创设情景展开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课程思政教学素材的选择首先要让学生觉得有趣,才能有下一步浸润学生心灵的可能。我们在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中,既要把握专业深度,让学生体会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认识到掌握专业技能的意义,又要从传统文化、生活常识、时政材料中选取可以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素材,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三)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发挥合力,以达成核心素养目标为改革突破口
首先,课程主要由主体、客体、介体与环体四要素构成,课程思政就是要这四要素发挥合力,让主体(教师)在某种环体(课堂情境)下,选取特定的介体(教学内容)将思政内容传递给客体(学生)。因此,课程思政内容的选取需要“实用”,切忌形而向上,符合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载体的根本导向。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所选专业的职业需求,还要考虑学生将来的职业迁移和跨专业就业能力,因此,课程思政内容要在“务实”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广度”和“高度”。
其次,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机化学的课程思政实施具体策略总结为:立足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思政目标、寻找教学素材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课后反思和改进。每部分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情境支撑教学实施,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课程思政的提出不是要把各类专业课堂变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强调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想要做好课程思政,教师要根据每个专业的学科基础、核心素养、专业特色,认真剖析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自然融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思政元素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密切相关,三者有效协同才能最终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发挥合力,最终达成核心素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