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寇亮 张蕾 常怀广 岑雯 李幼琴 袁甬萍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8期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趋势,基于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创新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教学模式,统筹教学资源,凝练课程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课程思政路径,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提升口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课程重构;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8-0053-04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1],校企合作具有典型代表的德国,将现代学徒制看成本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国家崛起的“秘密武器”。现代学徒制也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内不少专业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目前,国外高职院校课程设计比较典型的有德国工作过程导向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美国的MES模式。其共同点是课程设置要求企业和学校深度合作,共同进行职业分析,并提炼出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技术、知识等,课程采用模块化,注重灵活性,以岗位需求为核心,教学内容注重实用。国内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仍处于探索阶段[2],如何从教学目标上体现企业精神、从教学内容上体现企业所需、从教学方式上体现课程思政、从考核评价上体现多元化,进而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路径探究较少。针对这一现象和问题,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在我校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建设的契机下,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为试点,研究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性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此次会议也成为各个高校推进全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推力。同时,这就要求所有的课程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守好“责任田”,打造“百花齐放”的全方位、全局育人局面。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指出,现代学徒制的目标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3]。那么,如何在现代学制培养过程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質量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口腔修复工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模块,其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更强。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推动义齿制造行业全面参与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学习的自律性。
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创新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教学模式,统筹各种教学资源,重构课程内容,凝练课程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课程思政路径,引导学生参与和实践,提升课堂活力,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对提升口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思政实践的具体举措
(一)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
现代学徒制模式要求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共同承担培养任务,这需要知识扎实、经验丰富、操作技能过硬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从企业聘任能工巧匠、技术能手作为企业老师,同时从校内遴选优秀的教师、课程思政团队教师,一起加入教学队伍,共同组建专兼职教学团队,建构结构化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色的“行业主任工作室”“大师工作室”作用,形成多学科协同的思政教学体系,专兼职教师共同备课,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德能培育[4]。比如,PBL案例通常是由理论课和口腔修复技师共同编写,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鲜活的特点,其中能够引发讨论的点非常丰富,教师在编写案例时可以通过一两句话带出人文关怀、工匠精神、政策制度等话题。
(二)以现代学徒制为背景,凝练课程思政元素
通过前期调研、召开课程思政元素分析会,依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整体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特点、全口的教学内容、企业人才需求等,凝练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为六大元素:(1)爱国主义,民族自信。(2)科学思维、科学素养(改革创新,勇于挑战,科学决策)。(3)大国工匠精神元素(培养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精神)。(4)职业精神元素(培植创新创业精神,爱岗敬业、劳动精神,提升职业素养)。(5)社会规则秩序。(6)企业精神元素(培养团队精神)。
(三)课程重构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和考核评价等,以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为依据,以服务于企业为宗旨,以工作过程所需要知识为教育核心,以工作任务为知识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整合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