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费卫芝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8期
[摘 要]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已经进入新时代,教育领域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旨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人员素质有所提高,严格遵守职业操守,热切树立创新意识。随着工匠精神育人体系的提出,职业教育中要将工匠精神渗入教育工作中,尤其要注重劳动教育。发挥工匠精神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实施劳动教育,并纳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着重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8-0073-04
进入新时代,我国各个领域都发生明显变化,教育领域要更好地适应时代环境,就要不断调整教育模式,尤其是当前国家倡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得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更要不断创新。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劳动教育是重要的内容。2019年国家就已经出台了职业教育改革方案,高职院校要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将新的发展理念树立起来,以提高人才就业质量。随着高职院校办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也要相应地调整,不仅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更要培养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使人才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不仅科学素养高,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对创新有正确认识。所以,将工匠精神注入每一名学生意识深处是非常必要的,使其将来为我国的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就是要有高水平的技术操作能力以及过硬的专业技能、认真的工作态度,不仅严谨,还精细,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一个人具有工匠精神,就会不仅仅满足于差不多完成目标,而是追求更好,提升自我,包括爱岗敬业的情操,勇于创新的精神,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的毅力,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久久为功的品质等素质。现在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为了让他们在未来工作中对自身职业有高度认可,并能够承担责任。
工匠精神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工匠精神有不同的界定,处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工业时期,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工匠们在制作产品时不断改进并不困难,他们的工作时间更加充足,可以精细打磨,直到产品完美。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生产已经标准化,所生产的产品,尤其是零件,具有通用性,可以交换使用。在工业生产中,一个工人可以负责整个生产流程,这就要求工人严格遵守各项规范进行操作。目前时代环境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是信息技术,当然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更高,即高质量和强调个性化。产品同质化太多会影响经济利润,特别是各种信息产品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使用户能够享受个性化服务以提高竞争力,这就需要强化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
(一)引导学生重视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教育要实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等。各个地区的高职院校都开展劳动教育,开展劳动教育中要积极吸取先进经验,使教育工作紧跟时代节奏。同时,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还要让学生明确劳动教育的意义,鼓励家长配合学生的教育工作,使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起来。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过中,要将三项保证工作做到位:第一项保证工作,在工作计划中列入劳动教育,当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要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第二项保证工作,将劳动教材编写好,手工劳动材料要制定好,这是顺利开展劳动教育的第一步,而且教材和材料均为人手一份,使学生正确理解劳动教育材料的内容。第三项保证工作,劳动教育工作要做到位,就要将相应的检查制度制定出来,保证劳动教育质量良好。通过这三项保证工作,就可以有效实施劳动教育,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起来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劳动基地是不可或缺的物质保证。劳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劳动,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教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开展手工劳动实践活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手工操作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建立劳动基地,要切实发挥其作用,要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实际,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具体而言,要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1.在高职院校内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辟出来
高职院校中通常都有绿化区,除了组织学生多次除草之外,还要对各种花草树木进行浇水、施肥、修剪。院校将这些作为资源适当分配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学校可以将绿化区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班级负责一部分,学生对绿化区实施管理,通过绿化效果就可以知道班级学生的劳动情况。学校还要定期组织班级劳动教育评比,此为重要评价指标,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同时增强竞争意识。
2.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活动
高职院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性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到社区为老年人服务或者清扫街道等,还可以与社区合作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各个班级的学生定期到社区开展公益性服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