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储姝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8期
[摘 要] 职业学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面临结构不合理、资源较稀缺、被动接受多等成长困境,主要源于发展目标模糊、发展条件欠缺、发展模式不清等原因,为此,应从统筹规划搭建平台、明晰定位加强引导、提高内驱反思成长等方面入手,以课题研究者、教学工作者、德育工作者等多重身份,审视专业发展与教师成长,从学校发展角度和个人发展角度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提供有效成长路径。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教师发展;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8-0101-04
2021年,教育部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更名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婴幼儿托管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保教结合核心技能,从事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健康管理和指导、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的实用型、专业型、适应型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前,婴幼儿托管专业在中高职院校掀起了一股招生热。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下设的多所职业学校开设五年一贯制婴幼儿托管专业,但目前职业学校该专业人才培养及师资培养仍存在滞后现象。本文着重讨论开设五年一贯制婴幼儿托管专业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发展面临的困境、原因及对策。
一、职业院校婴幼儿托管专业教师成长困境
(一)结构不合理,缺少整合力
目前,职业院校婴幼儿托管专业师资存在人员结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首先是人员结构,高级职称教师较少且多为艺术技能教师。近几年引进学前教育或护理专业应届硕士生,但团队整合力度弱,老教师有综合实力缺专业能力,年轻教师有专业素养缺教学经验,出现各上各的课、各做各的科研等现象。其次是知识结构,3~6岁幼儿教育与0~3岁婴幼儿托管在专业知识及能力上存在本质区别。3~6岁重保教,0~3岁重照护,即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也缺乏0~3岁婴幼儿专业照护知识,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上偏向3~6岁幼儿教育,未能准确把握适合专业前沿的知识图谱。最后是技能结构,未充分重视职业学校学生对于专业核心技能的需求,教学方式多为理论讲解,缺乏实际操作。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人偶练习照护技能,但教师并未系统掌握0~3岁婴幼儿生理构造与心理模式,让学生对照视频自主练习的技能操作只能是浮于表面,缺乏灵活性。
(二)资源较稀缺,欠缺主干道
资源匮乏也会导致专业发展停滞不前,若资源匮乏又缺少发展规划,便像建楼,既缺少钢筋水泥又缺少设计图纸。目前,职业学校推进五年一贯制专业建设,开设的新专业众多,对婴幼儿托管专业不够重视,多将该专业与服装、平面设计、城市规划等专业混编于二级学院之下,对其教育特殊性认识不足,进行资源分配时常出现顾此失彼或主观侧重等情况,导致婴幼儿托管专业硬件、软件配套设施提升缓慢,特别是托育实训室的数量和质量不足以支撑师生开展教学与创新,以致师生缺乏岗位项目意识,在竞赛及就业上竞争力较弱。发展规划对专业发展起导向作用,规划不清晰必然影响专业发展进程。目前,职业学校婴幼儿托管专业建设缺少长远规划,大多摸着石头过河,对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或职业学校成熟专业发展规律依葫芦画瓢,未清楚认识专业特色定位与学校系部发展的兼容性,缺少劲儿往一处使的意识。
(三)被动接受多,缺乏方向感
不管是专业规划水平还是师资发展水平,都是衡量婴幼儿托管专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尺度。职业学校婴幼兒托管师资内部也存在教研应付、班务烦琐、内驱力不足等现实问题。首先是教研应付。职业学校对教学不够重视,新入职教师在大环境中对日常教学较为应付,虽科研素养较高,但后续研究能力跟不上,缺乏扎实基础。其次是班务烦琐,职业学校班主任数量较为紧缺,不少教师刚入职便担任班主任,很多艺术技能教师也是班主任,作为学生接触新专业首个全方位指导的“引路人”,如何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班级德育目标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现代中国优秀托育工作者渗透在班级建设中,是一项挑战。最后是内驱力不足,缺少职业规划,教师的发展不仅需要外部环境,还需要内驱力推动,大部分婴幼儿托管教师内驱力不足,主动性不够,被动接受培训,缺乏创新意识。
二、成长困境原因分析
(一)发展目标模糊
婴幼儿托管专业缺少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可参照的人才培养标准,是造成困境的原因之一。专业归属大类的变更,导致不少学者提出护理学院更适宜开设本专业。据调研可知,开设婴幼儿托管专业的学校多半只有保育背景无医学背景,在教育部未给出相应专业简介与教学标准的情况下,该类学校对专业发展目标定位非常模糊,甚至会造成专业盲目发展。
托育从业人员缺乏统一、有效的从业标准,极大地影响托育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格。2021年,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保育目标与要求,但对人才标准未作明确说明。2022年,国家卫健委印发的《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提出,“儿童保健人要强化对养育人养育照护的咨询指导”,强调托育从业人员的指导能力与育人理念。但目前托育机构对托育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参差不齐,托育从业人员持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证、保育员证即可入职,其中育婴师证、保育员证经过短期培训即可获得,专业技术含量不高,教师资格证重“教育”,与婴幼儿“照护”区别较大,难以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