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教学创新”视阈下高职日语精读课堂革命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樊文琼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8期

  [摘           要]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职教育进一步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新常态。以“教学创新”的视角尝试分析和反省近两年的日语精读课程改革活动。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首先要凝练课程目标,然后结合具体的学情和教情整合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短视频制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来实现语言教学的高效课堂。
  [关    键   词]  “教学创新”;高职;日语精读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8-0125-04
   一、关于高职教育的课堂革命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职教20条”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张丽颖等认为职业教育类型化对高职课堂革命提出了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课堂革命要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为目的,以“思想革命”促进师生观念更新、以“方法革命”促进课堂全面变革、以“技术革命”促进教学整体提升[1]。高職课堂革命的实质是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要将传统课堂“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为中心,教师协助”的方式,从而改变学生在学校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让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学堂。
   同年国家相继推出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了“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2021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和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课堂革命也是“双高”建设背景下“三教”改革政策不断延续深化的必然结果[2]。
   二、关于教学创新
   教学创新是创造力教学、创造性教育。即为了解决教学现实问题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引入新的教学大纲、学习资源和内容,或采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三要素为学生、目标和内容,创新教学也必须围绕这三要素来实施,教学设计尤其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并且可以从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方法与工具、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着手挖掘教学创新点[3]。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凝练课程教学目标,其次分析教学现状(学情分析和教情分析)找到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最后着手尝试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三、高职日语精读课程的核心目标
   按照“双高”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国际通用型人才,并且人才培养要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突出专业特色的同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模式。因此,制定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以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依据,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较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日语交际能力、熟悉国际商务基本理论和操作程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双高”建设的“校企双元育人”提出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由于日语岗位分布比较分散,工学结合没有典型性,所以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的课程目标设置得不宜过高,必须结合高职两年学习时长的客观现实,以日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
   日语精读课程是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综合性课程,是课时最多的专业课程,也是其他日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综合“双高”建设目标、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以及课程性质特点等设置了本课程的核心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高效掌握日语语言表达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的日本社会文化常识。(2)能力目标:具有就某一话题的基本展示汇报和日语交流能力,具备日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高阶能力以及掌握科学有效的认知方法。(3)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进而激发学生探索学习本国传统文化和树立本土文化自信。
   四、高职日语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的两大主体,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的前提是能对本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情)和教师的教学情况(教情)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和分析。
   (一)学情分析
   如今的高职在校生多数是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学生,他们有主见、思想开放、纳新能力强,同时也存在消极负面的特性。例如,个性特征上大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抗挫折能力差等,学习特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努力程度不够等,而这些负面因素最终导致这些学生专业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也不理想[4]。
   (二)教情分析
   首先,教师受自身学习经验和原有教学经验局限性的影响,对于新时代学生的特征缺乏客观、科学的认识。一方面为如今高职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所困扰,另一方面又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而苦恼。其次,社会和学校未能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形成正确、科学的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指导中出现了片面僵化的理解,甚至有一味降低要求迎合学生的情况,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对于现代网络科技新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工具的认识和学习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发达的网络技术给大众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但是教师受自身对新事物接受度整体不高和网络技术能力弱的影响,其在网络海量知识的学习和利用上效率不高。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