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四个自信”的路径研究

2023-08-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王旭双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8期

  [摘           要]  随着“大思政课”工作方案的提出,思政课建设整体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四个自信”是引导学生认识当今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理论基础,然而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四个自信”的学理研究还不足以支撑起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为更好地进行“四个自信”教育,思政课教师要在学术层面拓展“四个自信”的理论深度与广度;在实践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现实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果。
  [关    键   词]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8-0129-04
   思政课教师是我国高校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承担着宣传我国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又面临着意识形态以外的各种价值观念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讲深、讲透思政课,坚守好意识形态的阵地,被赋予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自200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并指出思政课的发展方向与建设思路。面对获取信息渠道多元、价值观多元的新一代网络原住民大学生,思政课教师如何使思政课堂的教学更有效,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是当今众多高校思政课教师持久关注的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大思政课”背景下当前“四个自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思政课的教学迫切需要以“大思政课”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体现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部分思政课教师面临着科研与教学双重压力。思政课教师承担的课时量比较大。据统计,“51.22%的教师年均承担256以上课时的教学工作量”[1]。在一些高校中,思政课教师的课时量甚至可以达到一年500多课时。同时和专业课教师一样,思政课教师也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科研任务,或面临着职称晋升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思政课教师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平衡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繁重的教学使得一些思政课教师无法抽身去进行科研,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无法在職称晋升中有所突破。相反,如果思政课教师将科研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势必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准备与研究,繁重的课时已经把他们压得疲惫不堪,再加上科研的压力,他们很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完善与创新。因此,高校的绩效管理模式与思政课教师职业特殊性之间存在矛盾。
   其次,思政课教师来自各个专业,他们可能精通自己的专业,但对思政课本身的一系列知识体系未必熟悉,尤其是未必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来龙去脉、思想资源,以及与西方相比所具有的鲜明特色。思政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科研也应该首先着眼于教学或与教学相关的课题。有学者重提了厄内斯特·博耶的“教学学术”的概念。教学内容也是需要研究和探索的。基于此种观点,我们应该加大对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奖励力度,鼓励思政课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研究上。
   最后,有学者认为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理想信念有些模糊、重言传轻身教、知识结构与思政课教学不吻合、不重视思政课的科研、不理解思政课教师的价值所在等问题[2]。“四个自信”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成就的高度凝练与基本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越性的自觉认识。坚定“四个自信”并深入了解“四个自信”是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学生具有“四个自信”的前提是授课教师对“四个自信”的高度认知与深刻理解。只有教师深刻理解“四个自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和增强“四个自信”。然而在现实中,思政课教师的“四个自信”涵养还有待增强。一方面不少思政课教师对“四个自信”不够重视,没有真正将“四个自信”落实到课堂中。另一方面不少思政课教师对“四个自信”研究不够,在课堂上不能真正深入下去又不着痕迹地将“四个自信”讲出来,这导致学生对“四个自信”认识不够。以上两点都属于“学科研究和教学研究在内的学理研究仍不能很好地支撑思政课的政治性”[3]。
   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从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出发,分析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思政课教师增强“四个自信”涵养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为思政课教师增强“四个自信”提供一定的途径与方法。
   二、深挖思政课的理论内涵与资源
   思政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因此,思政课教师的其他一切教学科研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进行。高校应鼓励思政课教师投入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研究中,形成思政课教师自身独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深入了解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多年来不断努力奋斗而探索出来的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实践经验。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我们党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最适合我们国家的道路。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理解程度不同,而思政课教师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认同和深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政治理论课的政治理论特色讲出来,否则思政课的教师授课就会跑偏或达不到教学目的。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