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应用型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3-08-0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孙洪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9期

  [摘           要]  当前,中国已经逐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因此,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具有工匠精神的综合型人才,这对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多次指出,要全面弘扬工匠精神,要全方位树立职业道德,培育更多的中国品牌。应用型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平台,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前线助力的作用,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必须将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一大目标,积极调整人才培育模式,摸索适应“中国制造2025”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为制造强国这一目标助力。立足于我国当前应用型院校的教学与发展情况,针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诉求进行了探究,旨在寻找到更为合适的学生工匠培育路径,以便于进行交流和分享。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应用型院校;“中国制造2025”;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9-0147-06
   制造业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制造业关系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民族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力量。面对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更为良好的标准与体系,尽管如此,这些体系实际上与当前的一些欧美国家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自主创新、质量效益等方面还有一些进步的空间。“中国制造2025”概念于2014年被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于2015年审议通过。《中国制造2025》中为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其中所谓的“三步走”策略在中国转变成制造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制造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响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新的人才要求,这就要求新型制造业人才不仅应该具备高超的技术,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等,这样才能使其爱岗敬业,主动实现创新。然而,我国应用型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应用型院校迫切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一、概述
   (一)工匠精神的定义及精神内涵
   1.工匠精神的定义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在进行产品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追求完美、精细、求精的各种精神理念,这样才能够确保工匠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够更加专注、耐心、敬业、专业、坚持不懈地从事某项工作,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2.工匠精神的内涵
   从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工匠精神是人们在追求职业、做到极致的主要精神,它既是一种道德精神,又是一种职业精神,是所有的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逐渐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行为等。因此,从客观方面来看,工匠精神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所展现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展现的是一种实际行为。从更广范围来看,工匠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包含敬业,又包含精益,既涉及专注,又囊括创新等。所谓敬业是指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需要尽职尽责,要求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爱岗敬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岗位工作中,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价值。所谓精益是指应该针对每一件产品、每一道工序都能够在进一步完成的过程中做到更加极致。要求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到专注,这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工作所具有的严谨性,为各项工作做好了有效的准备。所谓专注是指在从事某项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内心澄澈笃定,这样才能更加有耐心、更加执着、更加坚持不懈地去做好生活中的每一项工作,要求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持之以恒,保持韧性,认真贯彻和执行,不断地提高技能水平。创新是指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要求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挥创造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应用型院校的学生培育现状
   在我国,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处在起步阶段, 大多是根据国家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对学生所采用的教育模式非常单一,但是这些传统单一的人才培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工业化的转型需求,传统的培育模式过于陈旧,导致培育资源难以整合,难以适应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难以跟上应用型人才建设的发展步伐。
   为此,应用型院校培养学生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具体要求,同时还需要关注企业岗位人才的需求。破除传统的培育方式,为应用型人才注入新的动力,培养全面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现实诉求
   (一)工匠精神培育是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需要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探索,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5,工业产品量也位居全球首位。然而,我国在电力、化工等行业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有较大的不同。从德国、美国等老牌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都非常关注工匠精神的全面提升,也希望能够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行业、企业亟须各种具有高超技术的人员,这就意味著工匠精神需要不断得到培育。
   工匠精神追求细节的完美,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享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求精。要让这些极具工匠精神的职业人能够全面投入工作中,需要针对每一件产品进行精雕细琢,不断地去追求极致,并且能够毫无杂念地进行创新与突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还需要不忘初心。从当前来看,工匠精神并不是与时代潮流不相适宜,与之相反,它正是中国产业在转型过程中所必需的因素。德国的制造业享誉世界,其非常注重技术的开发、严谨的工作流程,德国制造业目前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德国技术人员创新、求精的工作态度。如果想不断地去实现制造强国的主要目标,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从产业结构的方面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让产业得到转型与升级,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关注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促使从业者在从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培育工匠精神。应用型院校为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输入大量的一线人才,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之下,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积极将新使命、新任务赋予他们。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