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9期
[摘 要] 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2019年与南石医院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构建了南阳医专康复专業校外实训基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彰显了职教本色。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康复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9-0177-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要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尤其是在我国迅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健康观念不断增强,康复治疗技能型人才日益“走俏”,教育部正引导各高校扩大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要培养康复专业综合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保障作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康复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院校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院校教师实现技术开发、实操锻炼以及应用研究的重要场所。要想达到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理想效果,需要构建科学规范的实训基地体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不断改革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培养学生的整体实训质量和实训效果,以此保证培养出符合社会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优秀人才。在校企合作基础性上建立稳定、深入、扎实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以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先后与南石医院、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建立教学合作关系,其中与南石医院在2021年签署协议共建康复学院,在此基础上建立“三合一体 双元育人”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设施设备等方面已日趋成熟。
一、康复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的具体体现,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共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成为高职院校办学与人才培养的趋势[1]。 在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中,校企共建的教育模式是课上知识的延展与填充[2],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共建也必将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0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并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7)、《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等一系列文件,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的主体办学作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产教融合型城市等试点工作,强调完善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等。目前,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已呈现出多样化态势。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校外实训是校内实训的进一步深入和延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康复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专业技能有着重要作用。在校企合作前提下,在学校教师和行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学生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成问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全过程,是任何虚拟仿真环境都无法比拟的。校企双方在共同教学中,能发现不足,取长补短,真正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积累经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三)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奠定基础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相对其他临床医学专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临床教师执教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实训指导教师严重缺乏康复治疗临床经验。即使有些教师具备“双师”资格,但距离行业需求仍相差甚远,导致在实训教学时,并不具备专业技术的带教能力,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也与康复临床严重脱节,直接影响了学生培养质量。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定期到校企合作单位,可以深入了解用人需求,明确康复人才岗位职责,由企业专家指导校内专任教师,特别是定期对年轻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为培养一支教学和实践能力双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能力。
二、康复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一)实训基地资源不均衡
实训教学是技术能力培养的关键,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理论、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大多数高校已具备较系统的校内实训基地,但校内的模拟实训通常是以健康学生作为模拟患者,而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各种病、伤、残患者,校内的模拟实训导致学生在临床实践面对康复人群时无所适从,所学知识无法应用。另外,校内实训开出的课程大多相似,但实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所学技能有限,不符合岗位实际需要。这些都需要借助校外实训基地的医学氛围、真实场景来感染学生,通过真实环境、现场实操进一步补充和提升专业实践技能。目前,校外实训基地在全国范围的发展也不均衡。除沿海及长三角区域外,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很少,康复专业缺乏高水平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
(二)缺乏完善的监管和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