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日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23-08-0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张璐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0期

  [摘           要]  混合式教学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日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评价反馈等方面明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日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原则,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日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进行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
  [关    键   词]  新文科建设;混合式教学;日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0-0029-04
   新文科建设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新时代的高校外语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在突出新文科建设特色的基础上,探讨日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回答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帮助学生坚守中国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提高人文素养,达到新文科建设育人育才的目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契合日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剖析
   新文科建设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和提升国家形象的时代使命。外语课程思政赋予外语教育的政治内涵,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由此可见,新文科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与外语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一脉相承,高度统一,相辅相成。
   “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是外语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2]。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反映和体现。外语能力不应仅仅体现在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应用上,还应在语言和文化的交融中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在比较文化的视野下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发展大势,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特点,进而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交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渗透在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日语课程本身便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明基因和价值导向,其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特点,决定了日语教学在课程思政领域大有可为。
   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外语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和日语学科的主要特点,高校日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从理论层面而言,需要改变对传统日语教育观念的认识,打破思政教育与日语专业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分而治之”的局面;从实践角度来说,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立德树人和育人育才贯穿于日语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混合式外语教学的本质是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借助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打造多模态的学习环境,优化学习效果,创新教学范式[3]。
   发挥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有助于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有效利用和适度补充;有助于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全程贯穿、循序渐进和张弛有度;有助于德育和素养层面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动态呈现和及时反馈。其提倡的协作精神、和谐意识、兼容并包、互助共享,凸显三全育人与创新能力培养,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符合外语课程思政培养兼具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语言人才的深层目标。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在内涵逻辑和方法路径层面都与日语课程思政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日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日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原则
   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方便师生、生生之间更为直观的交流互动,能够提供更为真实的教学体验,便于教师“言传身教”,但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化学习的发展。线上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锻炼自我管理能力,为灵活度高、针对性强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但却失去了师生、生生之间面对面的、直观的交流互动,共进共享的直观体验感不强,教师“为人师表”的榜样力量也有所削弱。
   混合式教学综合了线下教学模式和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能够有效创建多元交互的学习环境,推动教与学关系的重构,筑牢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做到教学时间上的适当延长和相对灵活,教学空间上的适度延展和有效交互,为实现教学内容的延伸丰富和有机补充、教学设计的环环相扣与润物无声、评价反馈的多元互通与动态呈现奠定了基础,促使教师有意识地完成深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优化评价机制的序列任务。因此,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日语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层级分明,定位精准,体系完整
   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上位目标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的大前提是对育人目标的理解。育人目标从上到下依次为国家育人目标、学科育人目标、课程育人目标以及单元育人目标[4]。上位目标应包含下位目标,下位目标应符合上位目标。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时,不能一味关注教学材料中的单词、语法、语篇,一味偏重于语言能力的培养,或者说即使关注到了課程思政目标,也与上位目标的要求有所偏离。比如过分强调日本文化的单方面引入,忽视了中日文明的互通互鉴;过分关注国际视野的拓宽,而忽视了国家意识的培养。这就与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的知识要求、“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素质要求,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南》中“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整体要求有所偏离。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