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丽萍 张春雨 崔力川 韩茜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0期
[摘 要] 提升审计学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建设离不开对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为了提高评价思政教育效果,以广西师范大学“审计学”课程为例,基于“审计学”课程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审计学”思政教育建设效果评价体系,了解审计学当前融入思政教育的状况和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对审计人才的培养相对于社会需求较为滞后,与实际人才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建议革新课堂教学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专注于学生价值发展,增强思政教育的持续性。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审计学;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0-0037-04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审计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现实情况中仍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即“重理论,轻实践”等诸多问题较为明显。广大教师普遍认同思政教育在教育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对于为什么要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存在一些疑问。思政教育是学校塑造道德价值观这一核心使命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的思政教育设计结构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它可以帮助解决专业教学中思政育人方面的关键问题。思政教育建设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可以为其提供一套符合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应当积极解决思政工作与思政课程发展的难点问题,即解决如何进行思政教育的问题,以此协同处理思政课与专业课间的关系,放大协同育人效应,切实发挥思政教育的统领与指导作用[1]。评价思政教育建设的有效性是提升思政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性活动等德育教学管理过程,实现面向学校的全程化、全方位和个性化育人[2]。因此,在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仍要积极落实思政教育建设,确保思政教育建设工作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切实培养专业技术与思想道德修养协同发展的优秀人才[3]。
目前,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应对财务舞弊案件或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完善企业管理流程,提高内部运营的有效性,当前的审计教育也能通过实践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完成现代化设计[4],因此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审计学课程管理既是审计人才培養的关键,亦是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加快,培养专业型人才和高素养的审计型人才成为当前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基于我国宏观政策、技术革新等对审计人才需求的影响,陈艳娇等(2022)提出了由品德、知识和技能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三要素模型框架[5]。在改革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过程是当下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审计教学过程更加注重把德育融入并培养发展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因而对审计学课程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张献莹(2022)通过研究国内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促进院校特色和审计实践相结合,科学地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同时要求高校着重审计专业思政教育和教学实践,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提高审计人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6]。
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以文化人”内涵,强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和探究育人的方法途径[7]。思政教育的使命是为学生提供价值引领和人格教育,以及促进其政治素质的形成与提升,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水平的同时,坚持“教书育人,以德树人”的基本观念,并且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审计学思政教育建设,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教师的审计学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通过价值理念引导并渗透专业教学实践的各重要环节、各具体步骤,将知识传授和教师价值引导融入一个和谐的整体;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多种形式搭建教学交流互动平台,召开全校专业课教师例会与部分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全力打造教师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协作的研究型教学实践团队,打破学生单向的教育思维观念限制[8]。学生是思政教育最直接的感受者、受益者、学习者,因此,有关“审计学”的思政教育研究应以学生为第一视角,全面考察思政教育建设中人才培养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审计学思政教育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为思政教育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审计学思政教育融入的现状研究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9]。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落实党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更好地发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作用。在此指导精神的引领下,我国审计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高校教育对审计人才的培养仍落后一步,与审计人才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9]。
我国高校审计课程始于1985年,开设审计学专业的以财经类院校为主,以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其中二级学院中下设的审计学专业经济动力主要依赖其在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教学、科研、师资结构优化需求是否强烈以及企业资源优势共享的意愿是否强弱上,与职业教育领域相比经济动力还不够强劲[10]。而目前在我国高校的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审计学往往作为会计学专业的附属专业或者是以会计专业下属方向的形式设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