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孙林英 王玉良 蔡欣 周男 王德秀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0期
[摘 要] 针对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较低等“质量短板”,以OBE理念为指导开展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标准化虚拟仿真病人(ESP)模拟真实实验环境,通过技能大赛的形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考察并进行效果反馈。实验教学表明:ESP虚拟仿真实验技能大赛的开展整体推进了OBE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切实提高了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关 键 词] OBE理念;实验教学;ESP;技能大赛;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0-0053-04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把健康融入民生政策之中,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特别突出了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医务工作者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其职业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各地方医学院校承担全国85%以上医学人才培养任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健康中国战略和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生仍存在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低下等“质量短板”。因此,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地方医学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
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强化医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更是培养他们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1]。但是,当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深度思维训练。(2)实验类型设置单一,与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团队凝聚力缺乏。(4)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得不到锻炼。(5)缺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敬畏生命精神不足。(6)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单一。可见,传统的实验教学已暴露出诸多弊端,无法满足新医科发展趋势和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2],因此,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医工、医理、医文的学科交叉融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应用到本校乃至全国医学生的教育教学中,例如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实验教学为师生带来了极强的高效性和便捷性,该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实验对时间、空间与资源的限制,学生不必再苦于上课时间有限,也不必再拘泥于实验室的狭小空间,一台电脑、一张桌子,就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般地完成实验,并提供多次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卓越医生人才提供助力[3]。本次大赛使用的标准化虚拟仿真病人(Electronic Standardized Patient,ESP)[4,5]是一个智能的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平台。该系统在基于人体生理或是病理的系统化理论基础之上,利用物理学、数字电路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人体的器官系统进行数字模型的设计和模拟,形成了一套数字生理驱动和反馈系统,从而模拟人体器官系统对外部环境、药物以及其他外部条件的一系列反应。标准化虚拟仿真病人可以综合模拟人体生理或病理的生命发展形态,它以3D虚拟人体和可视化工作平台的形式,可以被设置成理想化的“人体”受试对象,系统验证所给外部条件或是药物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能够较为准确、高度一致地完成医学实验任务,可以广泛用于医学教育、健康科普教育等领域。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20世纪90年代在北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和侧重学习成果,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驱动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确定相应的能力评价标准,现已被许多国家的教学教育机构采纳[6]。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OBE教育理念强调从需求开始,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因此,为满足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低下这一核心问题需求,切实达成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OBE理念为指导,以标准化虚拟仿真病人(Electronic 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ESP)的实验技能大赛为牵引,进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一、资料与方法
(一)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面向潍坊医学院2018、2019、2020级临床医学、麻醉、护理学、预防、口腔、影像学、药学等专业本科生,通过现场赛事预告、课上宣传、微信和QQ等方式广泛宣传,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报名,两人为一组,填写参赛信息,获取相应的参赛资格。
(二)参赛内容
本次ESP实验技能大赛以我校开设的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内容为参考,主要涉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以临床急性心肌梗塞为例,大赛分为三个模块:基础医学知识模块、急性心肌梗塞标准化病人模块和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急救实验操作模块,主要考查学生基础医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在应对急性心肌梗塞时所采取的临床急救措施。其中,基础医学知识模块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冠狀动脉循环结构和功能特点、心动周期与心电图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凝血激活和血栓形成的机制、心肌梗塞的再灌注治疗等。每个模块分值100分,总分值按30%、30%、40%的比例计分,满分100分(表1)。整个ESP虚拟仿真实验技能大赛线上考试时间为9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