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玲峰 黄江 方海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0期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校在理论知识和应用方面加大重视力度,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丰富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加深素质教育改革,建构现代教育体系,使学生在电子信息类专业领域,确保自身的职业技能能够适应产业技术要求。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信息人才,既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又能够推动高校电子信息教育发展。将“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和当前面临的困难作为切入点,旨在探索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融合路径以及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 键 词] 职业本科;“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策略;电子信息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0-0081-04
在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技术,各行业对专业的电子信息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输出更少,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及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产教融合这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这促进了人才转型背景下的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就必须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提高与产业的直接联系和经验传递,帮助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同时,完善高校自身电子信息教学实践应用体系。虽然人才培养需求转变背景下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产学研一体化”已成为职业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教学模式。
一、新时代背景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分析
(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专业与教师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实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变,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是教师赖以生存的根本,而课程是专业的载体,教师是课程的质量保障。“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是提高专业、课程、教师三大要素的供给质量,完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办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从课程方面分析,“产学研一体化”让企业参与专业课程的设置,有效对接行业发展,合理设置课程,能够通过课程的不断发展,创新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知识的推广与应用,让学生打破传统学习方式,激发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电子信息理论知识的印象,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与产业合作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产业的及时评价,帮助其提升自身的技术缺陷,为未来就业提供指导。
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分析,“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教师能够走进产业进行培训,学生也能够在培训中增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产业的员工也能够通过学校教学的多种方式创造自身价值,实现多方共赢。“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技术知识,也能够帮助产业员工建立自身技能的自信。双方进行的人才交流也能为院校提供科研指导,提升整体教学科研水平,人才的交流必定会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能够让学生有技术应用的实施空间和发展平台,强大的科研成果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让产业在学生质量上有一定的认知,能够帮助学生和产业实现双向选择。
(二)激发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变的内生动力,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问题与地方经济问题紧密相连,当地的教育要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锚定服务实体、服务区域、服务产业、服务就业的目标定位,秉承“跨界合作、多元共治、创新发展”的理念,整合政策举措、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汇聚多方合力,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学校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提升学校满足和引导企业利益诉求的能力,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以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为载体,不断提升育人质量,为社会输送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1]。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变,推进校企深入合作,从专業设置、课程入手,为电子信息教学模式提供转变的动力,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通过新型教学创新实现更加高效的实践教学。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对相关资金和设备进行有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学生的电子信息应用提供便利,推动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学手段的革新,帮助优秀电子信息人才推进教学优化,实现素质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产业人才战略方面也能够有效落实,“产学研一体化”能够增强高校与产业之间的联系,让高校培养的优秀电子信息人才与产业直接进行人才接轨,减少产业在选拔人才时产生的人力、物力投入和资源浪费,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技术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了解自身创造的价值和需要改进的漏洞,帮助学生发展成应用型人才,产业也能够借此机会提升社会形象,扩大产业声誉的正面积极影响。学生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掌握职业特点,增强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目标设定,科学地制订学习目标,规划职业生涯,激发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建构和积极性,实现技能的逐步完善,让学生学习有着更明确的动机,逐步完善自身价值。此外,“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也能够帮助产业实现转型发展,方便产业进行经济改革,满足对人才技术的需求,为产业内部的技术提升和科技创新提供持久的人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