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媛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0期
[摘 要] 以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各级教育部门对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探索并具体提出了将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设计理念以及课程思政和微观经济学有机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并通过实施证明,课程体系改造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学的重要模式。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微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0-0113-04
一、课程思政和网络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经济学的研究者开始着手探索将课程思政引入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中。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制度基础、思想基础、教学方法、育人赋能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李瑢,2019);提出引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三种,并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陈进,2020;储丽琴、孟飞,2019);提出将德育融入教学设计中,通过配套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经济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张纯记,2020)。学者还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经济学改革中,在经济学课程中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模式(沈霞,2019)。
由上述研究可见,学术界在课程思政、网络信息技术、微观经济学教研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在协同育人、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综上所述,本文拟以课程思政为研究视角,以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线上線下混合式教学为手段,系统梳理微观经济学中可以对课程思政和教学知识点进行深度融合的内容,并进行合理设计,以便促进教学改革,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微观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设计——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
首先,新时代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产出导向,进行持续改进,将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贯彻思政融入、学用融通、产教融合的指导思想,凝练微观经济学思政发展观、改革观、诚信观、矛盾观、自由观“五观”教育,加强优势叠加的教师团队建设,构建先进动态、多维全面的评价考核体系,构建灵活、立体的育人框架,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化、具体化、体验化、实效化,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发展新局面,基本思路和框架见文末图1所示。其次,在课程教学中无论采用的是微课教学、慕课教学还是教师课堂传授,在内容上既要讲微观经济理论,又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既要讲中国经济发展,又讲经济学专业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最后,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落实在教育和引导学生上。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课后也可以利用学习通的“讨论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势,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保持一致,培养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马工程”教材罗列了微观经济学的全部核心内容(见文末表1),梳理主要知识点的同时针对性地进行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对应,并且基于相应的内容安排合适的授课教学方式,按此表所规划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既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获取和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能将经济学原理与课程思政二者较好地衔接起来,并通过混合式教学使学生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程的创新性
在微观经济学金课建设中,重点引入翻转课堂教学和微课教学,针对每一章节内容录制课前5分钟预习视频、课程内容的15分钟讲授视频、15分钟课后复习及习题讲解视频。上新课前先安排学生学习预习视频,了解本讲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求及相关内容,完成在线测试。教师可根据学生预习视频的完成率和在线测试的准确率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评,并反复训练易错题,保证学生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点。课后学生还可通过课堂内容的讲解视频进行复习,并观看复习及习题讲解视频进行知识巩固;同时运用微信、微博等互动媒体和软件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由传统的教授转变成引导、传授、研究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也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四)优化考核方式,增强课程的挑战度
充分利用MOOC平台的线上测试和线上数据记录功能实施“过程化考核”(见表2),扭转传统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核方式的单一性。首先,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教师的评价(占比40%)、组间评价(占比30%)、组员互评(占比20%)和学生的自评(占比10%),鼓励学生平时的表现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自动转换成平时成绩,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增强其主动性,使其积极了解学习中的不足,最终提升学习效果。其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堂下学生线上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观看视频、讨论、测验、作业,课堂上教师通过软件的抽签、抢答、投票、问卷、选人等功能随时抽点学生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线下听课效率,增强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最后,课程内容拓展高阶化:研究教学内容的变革,体现课程高阶性梳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教学内容,整理知识体系中的主要知识点,根据教学计划需要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知识点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整体灌输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内容按难易度的高低进行划分,难度比较低的知识点放入预习视频,由学生自行学习,在保证课程的逻辑框架完整的前提下,教师只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分析难度大的知识点,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能适度加大课堂内容的难度,并能促使学生提高其自学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课堂学习的专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