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扩招教学管理一体化平台设计

2023-08-1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张凯 吕书林 门威 胡志勇 陈虹苹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0期

  [摘           要]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关于高职扩招百万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职业教育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高职扩招对象在生源结构上呈现新的特点,针对扩招对象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应适应实际需要,保障高职扩招学生培养质量。结合高职扩招学生培养要求,提出了一种满足扩招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包括平台技术架构、功能设计、接口设计等,以期为高职扩招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关    键   词]  教育教学;高职扩招;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10-0109-04
   一、研究背景
   2019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报考,做出了关于高职扩招百万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全面改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流程、各环节的要求,为职业教育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高职扩招决策的落实,要求打破生源限制,以弹性学制的形式,开放性地面向退伍军人、下岗职工等社会人员招生,打开高等职业院校的围墙,对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才培养、学生管理和就业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现状
   高职扩招学生的教育是高职院校开展学历教育的一种新形式,目前关于该类学生可见的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几乎没有。对于承担高职扩招工作任务的高校来说,首先要了解具体情况,摸清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开展好教学工作。通过分析,发现高职扩招学生整体上具有以下特征。
   (一)生源结构发生改变
   按照教育部规定,普通高职招生对象原本是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高中、中职)毕业或同等学力人员,虽然允许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但基本上高职院校招收的在校生都是高中或中职毕业生。高职扩招学生存在年龄跨度较大,文化水平和学业基础参差不齐,报考动机和学习需求千差万别,生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多元与多层的特征十分明显,教育培养好这部分学生,将是各高职院校在扩招环境下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培养方式亟待变革
   高职扩招学员大多在基层或生产一线岗位,有学习和工作的双重需求及提升就业质量的渴望,工学矛盾突出,弹性学制要求明显,传统的普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用他们。高职院校亟待研究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重建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学籍管理、多元化考核评价,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渠道等,以期让起点各异、目标有别、出路不同的各类学生,都能够在高职院校“学历+技能”的学习环境中有所提升。
   (三)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高职扩招的主体对象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以“注册入学”和“申请入学”为特征的“宽进”式招生,以及为保证办学质量“标准不降”而必须采取的“严出”措施,将会成为常态。未来,随着高职扩招的不断推进,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式将与国际接轨,逐步向“自主申请”“随时注册”,甚至“动态入学”转变,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功能。
   (四)高职扩招教学的管理面临分支机构多、地理分布广、学生工学矛盾突出、教职工难以集中管理和培训的现状
   教务管理平台需要为学校建立“总部—分支机构”体系和职能体系,全流程业务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包括系统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搭建、课程库建设、师资库建设、学籍管理、在线支付等一站式服务,有效实现异地协作、实时管理。
   高职扩招学生整体具有年龄跨度大、知识背景差距大、地理分布广、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时间弹性大等特点。其中,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时间不固定是普遍存在的重要特征。基于此,研发了在线学习平台,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也适应了学生碎片化学习需要。
   三、建设目标
   建设面向高职扩招教育的融“教、学、管、评、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与管理服务平台。平台汲取了国内外主流MOOCs平台,教学管理平台中模块化、开放式、云服务等特点,结合开放教育教学运行的具体需求,覆盖了教育教学、知识共享、学习交互、事务办理等多维一体的开放学习生态圈,体现了教、学、管全方位智慧化的先进理念。
   教学平台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引[1],通过便捷的可视化编辑工具和强大的教学管理功能,突破时空界限,构筑参与者众多、知识链复杂、共享圈灵活,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学习服务生态系统。使得学习资源得到充分展示与使用,并通过及时的教学监管与学习反馈,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绩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质量监控能力。
   四、平台特色
   (一)开放在线课程
   面向学习者提供在线课程,学生可通过简单注册学习课程资源,支持“虚拟班群”等学习模式。
   (二)教师团队授课
   一门课程同时学习人数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在这种大规模授课模式中,支持根据内容特点、教学需求和学生规模组建教师团队,按角色配置权限,由课程负责人统一管理、通力协作完成教学全过程。主讲教师统一授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周期一致。辅导教师分班个性化辅导,根据每班每个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风格与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辅导。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