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行政策略研究

2023-08-1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高菁 陈美烨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0期

  [摘           要]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建成教育强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同样也需要推进民办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但是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一些瓶颈,尤其是在办学资金的稳定性和办学行为的规范性方面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时,应注重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出台土地利好政策、扶持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对民办高校办学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等教育行政策略,为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关    键   词]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行政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0-0129-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在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增加多样化教育选择、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初步探索、扩大规模、提升内涵、逐步发展成熟四个阶段,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众化的阶段性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截至2021年,民办高校数量为764所,已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5.37%,其中,普通本科学校390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2所,高职(专科)学校350所,成人高等学校2所。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845.74万人,比上年增加54.40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的24.19%。可以看出,由社会资金举办的民办高等教育既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又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突破点。
   在此背景下,本文拟深入分析民办高校可持续化发展存在的一些困境,梳理当前民办高校外部政策导向,并从教育主管部门角度提出对应策略,以期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民办高校可持续化发展存在的困境
   (一)民办高校资金来源不足
   目前,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学费收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者投资、社会捐助等项目和其他收入,许多省份对民办教育的资助缺乏组织化、制度化的管理,现有民办高校经费来源较为单一,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经费缺口的存在,给民办高校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面效应。办学经费不足,一方面造成学校硬件资源落后,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招聘不到更多高水平师资的掣肘。同时迫使学校向学生收取高昂的学费,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导致招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办学资金的不足甚至威胁到民办高校的生存。
   (二)办学土地不足
   民办本科院校按教育部规定的起始土地需求为500亩,后期评估中,生均用地要达到60平方米,一所在校生规模万人左右的民办高校,就需要1000亩土地的校园。如此之大的用地规模,目前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国家用地指标控制极严,地方政府的用地指标更倾斜于可以提供巨额税收回报的企业,教育用地的取得十分困难。二是校舍建设,从土地的购置、规划设计、建筑施工、配套设施、教学设备等,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几十亿的资金使用额度,让民办高校不堪重负。但办学用地和校舍面积都是新设评估、转设评估、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中的硬性指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可能会造成民办高校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不足。
   (三)师资队伍亟须壮大
   民办高校在师资上由于不能享受与公办高校教师同等的待遇,造成民办高校的一些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导致民办高校教师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1];同时,民办高校普遍存在青年教师、兼职教师多的现象,具有教学和管理经验的中年教师较少,尤其缺乏有学术影响力的教授和支撑学科专业建设的学科带头人,造成师资队伍职称和学历的两极分化、中间断层,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科研意识普遍淡薄
   民办高校早期发展多以扩大在校生规模为主要发展战略,普遍忽视学校的内涵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科研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同时由于缺乏基础条件和配套支持政策,整体的科研水平不高。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官方科研工作都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而且民办高校的教师普遍科研意识不强,这都造成了民办高校科研水平不高的现状。
   (五)办学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一是学校的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民办高校实行的是与公办高校明显不同的法人治理体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各民办高校也纷纷建立董事会及其相关制度,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规范。但在体系设计、管理架构、机制运行、监督保障等各方面,各民办高校因其在出资方式、产权性质以及其他各种影响因素上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一些民办高校存在企业化管理、民主监督不够等问题,治理体系不够健全。二是招生工作的侧重点有所改变。当下,在愈发白热化的生源争夺战中,部分民办高校的关注发生了转移,所关注的不是教学质量,而是学生数量,这直接影响经济收入,其结果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变质。三是学科专业体系设置不完善[2]。有些学校盲目追逐市场潮流,开设一些所謂的社会热点、市场需求的相关专业,但却不具备相应的师资条件或教学场所、仪器设备条件,无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也无法使这些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更不能形成学科集群或优势特色。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