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韩庆田 冯旭 刘伟 张毅 崔嘉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3期
[摘 要] 分析了救生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课程特点,提出了设定课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具体做法,从打造高素质教战研战师资队伍、建立高质量配套教材辅导资料、改善高水平实验实作实训条件、丰富信息化网络教学素材资源等方面加强条件建设,最后给出了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强化实验实作、严密组织考核、加强管理评价方面的教学实施建议。
[关 键 词] 岗位能力;救生装备课程;内容优化;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13-0045-04
一、救生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课程特点分析
(一)救生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救生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救生领域培养高素质和专业化的指挥人才,需要具备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复合型能力素质。基础知识方面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工学基础等方面的理论,专业知识方面需要救生装备、统筹规划、搜索营救、救助工程等方面的内容,能力素质方面需要良好的思想政治、身体心理、军事职业、协调管理等能力,岗位任职方面需要具有扎实的业务素质,与国家相关专业质量标准相统一,能够从事救生相关指挥和技术工作。
(二)救生装备课程特点
救生装备课程是救生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课程内容以救生装备为核心,突出系统性和全面性。围绕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典型装备,涉及各型主要装备,从基本功用到系统配套,从组成结构到工作原理,从技术性能到保管、维护,全面、系统地介绍救生装备相关知识,课程整体系统性强,内容系统、全面。
2.教学重点突出装备结构原理,侧重基础性和实用性。根据认知岗位和未来发展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安排相关课程内容,使学员对装备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对装备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保管、维护等有准确的认识,能够准确理解系统的功能、基本组成结构和相应的工作原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装备理解透彻,使用、维护保障有的放矢,能提高装备保障效能,有助于学员胜任本职工作并适应未来装备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教学实施紧贴部队装备发展,重视针对性和适用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转型发展和装备更新换代加快,紧贴部队装备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选取典型装备作为课程教学核心内容和主体框架,覆盖现正使用的主要装备,同时将装备更新情况纳入教材内容,贴近岗位任务需求,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强。
4.能力培养瞄准实际保障需求,体现实战性和先进性。结合实战化背景条件下练兵备战需求,以先进思想为指引,结合科学思维、逻辑推理、总结归纳等思政元素,对接实际保障需求和训练大纲,达到岗位任职保障需求。同时将装备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应用纳入教学内容,体现使用性和先进性,既拓展思路,又强化深度,适应装备保障需求未来发展。
(三)救生装备课程思政教学需求
救生装备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思政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装备的功能性能与飞行任务和飞行人员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通过对飞行安全、事故事例、英雄事迹、先进人物等的分析,加深学员对新时代军人职责、使命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强军报国的热情,增强献身国防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2.对于救生装备来讲,其设计理念、生产工艺、技术原理等与气动、环境,以及人体生理、生物动力学等相关联,通过了解人体医学和生理知识,使学员深入思考人生价值,更加珍视生命,创造价值。
3.随着救生装备的发展和高科技在救生装备的应用,使学员感受国防科技的发展,增强爱国强军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尤其是新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刻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形势和趋势。
4.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从人员、装备、环境等角度认识安全问题,从小故障引发大事故的案例,从意识麻痹到业务生疏等全方位认识安全和救生问题,形成科学的安全观,切实增强安全意识、熟悉安全规则、加强安全使用。
二、面向岗位任务需求设定教学目标、优化内容的方法
(一)以救生岗位需求为牵引设定课程教学目标
1.从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出发,着眼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使学员了解救生装备的功能、配套、起源和发展,熟悉装备的组成结构,理解装备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性能指标和使用、维护要求。
2.培养综合业务能力,将装备相关知识和内容与保障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并锻炼团队协作、筹划规划、统筹协调、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
3.除了考虑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素质培养外,还应当把一些为人处世的道德、伦理、意志、品质等灌输给学员,良好的品质德行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达到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二)以职责、使命、任务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1.理实结合锤炼业务技能。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突出知识应用性,根据岗位素质需求,倒推能力要求,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突出理论特色,重视高科技知识的应用,培养理论基础厚实的专业人才,通过“功能—结构—原理—性能—使用—维护”等内容环节,打通知识脉络,形成技能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