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2023-08-1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周昌全 卢孔宝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3期

  [摘           要]  随着高新企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养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优化办学目标。深度探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能力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弊端,通过反复实践与优化,构建出以“四平台”为载体的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助于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拓宽行业广角视野,有助于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
  [关    键   词]  创新能力;多维度;创新载体;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3-0097-04
   近年来,创新能力是评价高校教育质量、企业选择高素养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我校作为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其定位将学生技能素养与创新素养相融合,为高新企业培养、输送“上手快、后劲足”的一线工程师及技术骨干力量。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以学术社团、创新实验、学科竞赛、校外实践四大平台为载体构建创新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创新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弊端分析
   (一)校外实践载体功能缺失,校外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應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介于研究型高校和技术型高校之间,但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以学术为导向,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实践技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最终导致学生实践创新应用能力不足[1]。校外实践基地是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融入社会的纽带,然而一些高校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校外实践基地数量偏少,合作松散,实践内容主要以认知参观为主,学生缺少在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因此无法满足学校的实践教学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2)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一些学校在开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时,只注重建设的过程,忽略了质量上的建设,缺乏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运作模式和机制,无法完全解决学生实习时间和企业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企业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企业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创新灵感激发和创意实现的载体缺乏
   第二课堂是指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活动之外,围绕育人目标,引导和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潜能的激发等方面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非常丰富,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不系统,缺乏针对性。高校虽然都有创新创业社团,指导教师参与度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不足,学生由于缺乏广阔的行业视野,举办的活动也以建模类创意为主,缺少实战平台的支持,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度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
   学校和各二级学院虽然以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为载体整合了多种创新能力提升途径,包括各学科的相关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等,但是完成这些竞赛或是学生项目还是以指导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的自主创新较少。由于时间紧迫,指导教师缺少过程指导和对学生持续性的引导,一些学生无法坚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应用型本科院校追求科研为导向,对于教师的考核科研成分占比较重,凸显了教师科研能力素质,忽视了教师实践创新素质。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以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为主,对于实践教学较为松懈,造成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不足。缺乏学生多元化考核和学分替代的机制,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不足[2]。导致学院、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动性不强。缺乏梯队式的创新创业团队,学生能力难以得到梯队式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创业激情不高,甚至在创新创业初期遇到困境即放弃了创新创业活动。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已经不适应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二、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
   为了寻求提升机械类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质量评价反馈、改革措施优化等手段,最终构建了以“四平台”为载体多维度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模式,这使得机械类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创新创业意识淡薄、赛课融通创新创业学分置换等问题得以突破[3-4]。以“四平台”为载体构建多维度创新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拓宽行业广角视野,有助于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其主要措施包括建设高质量校外实践基地体系作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载体,构建学术社团、创新实验、学科竞赛、校外实践“四平台”的教学新体系,培养兴趣,树立意识,提升能力,多维度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优化创新能力培养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等。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