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亚婷 魏范青 王国银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3期
[摘 要]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灭的重要精神支撑。青年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因此,做好青年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家国情怀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厚植青年大学生家国情怀有利于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有利于大学生砥砺报国之志。当前可通过“建好队伍,协同育人”“遵循原则,建立机制”“优化创新,增强实效”来多维度、多路径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 键 词] 家国情怀;大学生;文化自信;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3-0093-04
一、引言
自从文化自信的观念提出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越发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价值观的精准凝练,为家、国、社会不同层面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并将之融会贯通,凝为一体,暗合了家国一体的传统观念。屈原是中华历史上极富家国情怀的优秀代表,其作品处处彰显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屈原的爱国名句在各种场合阐释不同群体的家国情怀,以实现全民家国情怀的价值提升[1]。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讲求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
家国情怀也是高校青年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担当的典型表征。因此,做好青年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家国情怀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家国情怀的培育,是将个人对国家的社会认知、价值理念、历史理解内在地转化成情感,外在地转化成行为的培养过程。青年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当前,如何多维度、多路径厚植青年大学生家国情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二、家国情怀的含义及时代内涵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架构,是个人对祖国文化与民族历史的认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的追求,是个人和国家密切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是人、家、国三位一体的偶合体,也是不同层次情怀共通共荣的契合点。因此,我们要用全局观去审视和思考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实质。其内涵比较丰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化价值不断受到冲击,而文化组成也在不断经历优化、调整和重构的过程,但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其一直保持着长期的稳定性和优异性。
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虽然是高度稳定的,但其又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在不同时期,其外在表现又有显著不同。近代以来,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下,一批批爱国热血青年和革命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而不断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勇做“两个先锋队”,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的长河见证了家国情怀引领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如何从一贫如洗变成现代强国的伟大历史征程。而个人成长、家庭富足和国家进步也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表征,实现了贫弱到富强的伟大飞跃[2]。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和社会的日新月异,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家国情怀主要涵盖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
(一)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家与国的结构共通和架构一体。中国传统的家国一体观念深入人心。傳统的家国关系源自西周,统治者创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家和国连接在一起。宗法制是从伦理、道德等层面将个人、家庭和国家进行了有机连接和深度融合。春秋时期,儒家学派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既要慎独修身,又要心系天下,自觉树立起保家卫国的意识。个人是基石,是构成国家的最小单位。家庭是纽带,这一理念基础上,家是最小单元、国是最大单元,两者相辅相成、有机连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理念也不断丰富和延展,最终形成家国情怀[3]。当今家国一体关系更为凸显,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国家繁荣昌盛,家庭才能幸福安定;小家努力和谐,国家才能稳定发展。
(二)共同体意识
群体的公共信念目标、价值趋向、情感认同融汇而形成了共同体意识这一公共意识。中国的群体和文化格局并不是相互隔离、独立存在的,而是如同波纹传递、环环相扣、互相影响,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但又与周围的事物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即家与国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是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4]。在我国各民族的相互交融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共同体意识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其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影响深刻而久远,作为共同体的组成单元,每个人都心意相通,极具合作意识。共同体意识也是中华民族历久弥坚、长盛不衰的重要精神力量,而今新时代下要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昌盛,更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力推动。家国情怀本身就是一种共同体意识,而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不断发酵的精神支撑,这种精神支柱巧妙地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维系起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