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水利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及融入路径

2023-08-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李莎 张凌凯 王立文 刘凯辉 肖凡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3期

  [摘           要]  近年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而产生的新的教育需求,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边疆高校研究生水利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研究生课程思政特征与学科特色,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及融入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对推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3-0029-04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及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高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1],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对于专业课程而言,如何在学术内容中有效地挖掘和凝练课程的思想性,将思政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课程教学中,是目前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以边疆高校研究生水利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研究生课程思政特征与学科特色,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及融入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对推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及建设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而产生的新的教育需求,本质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主要以课程为抓手,强调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注重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要求高校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担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核心内涵都是育人,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思政课程主要体现出立德的要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教育教学,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3],思政课程的“思政”是以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为核心,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课程思政主要体现出育人的要求,通过对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际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成长成才[4],课程思政的“思政”注重在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强化政治意识,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福祉紧密相连。教师要提高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深入领会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课堂主渠道融入专业教学中,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培养学生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为新时期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5]。我国在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个性素质上,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比较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容易忽略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和价值观引领,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新需求。课程思政强调的就是将思政课程显性教育与课程思政隐性教育有机结合,丰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形式。
   二、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特征
   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起步晚、难度大,在培养对象、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6],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要在遵循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形成集学科专业特色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的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一)培养对象呈现复杂化
   研究生生源结构呈现多样化,一是在年龄、教育经历、社会阅历、政治素养、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平时多以课题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为单位进行管理。二是研究生相对本科生在身心方面比较成熟,已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三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各高校在研究生教育师资力量、教育资源、思政教育等方面将面临更多新问题,给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带来新挑战。
   (二)培养方式注重个性化
   研究生教育相比本科生,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一是研究生培养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二是研究生课程教学除公共课外,专业课程相比本科生更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多为以研究方向开设的小班课程。三是研究生教育一般以研究为主、课程为辅,在一年级主要为课程学习,二、三年级以科研实践、论文写作为主,教育教学体系与本科生不同。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