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校意识形态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2023-08-2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蒙伟伟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2期

  [摘           要]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组织的历史性课题。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党建工作为研究对象,以意识形态实践育人为研究内容,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国际商学院为案例,通过挖掘和整合意识形态教育资源,立足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思政整体育人观、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开展“三化”教学、打造商学院文化、推进“四平台”建设等途径,探索职业本科院校意识形态实践育人的路径和措施。
  [关    键   词]  高校;意识形态;实践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2-0017-04
   一、引言
   高校作为传播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主阵地,历来是各种意识形态交融与争锋的主要场所。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社会组织,高校承担着把大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尤其是職业本科高校,承担着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输送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要求人才不只具有“技术人”“职业人”的特征,更应具有职业综合素养及理论修养的“完整人”的特征。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职业本科高校工作的重点,突出实践育人理念,以实践育人为突破口,对意识形态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创新意识形态教育载体,是提升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做出的有效尝试。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充分展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成就。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至关重要。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时期面对综合国力新格局,大力推进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利于高校的全体师生提高政治敏锐性,保持思想清醒,提高政治觉悟,有效防御一系列渗透工作。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安全。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高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高校是传播、维护、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能否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关系到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提高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度。
   (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高校的培养目标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能薪火相传,关系到共产主义能否后继有人。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比较强,但由于成长环境的关系,对党的历史和中国的国情了解不够深入,容易受到错误理论和思潮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插上理想和信念的翅膀,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国高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思想保障。
   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重视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何提升教育效果,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答题。
   (一)现有思政课教育模式落后
   1.教育理念落后
   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可以承担意识形态教育大部分的教育任务,但并不应该是全部。当前,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过分依赖思政课堂,而思政课还处于理论教育体系层面,实践教学体系几乎缺失,对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利,意识形态教育效果不佳。
   2.教学内容挖掘不够
   过于固定的授课内容,让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兴趣不浓,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国际形势的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意识形态的内涵更加全面、更为广泛。教师对教学内容挖掘不够、更新不快,导致学生对新的热点、难点关注不足,对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科技、新观念了解不足。
   3.教学方法单一
   现有的思政课堂以每周“120分钟”的信息输送式教学为主。学校的思政课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超过100人。课中,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与学生沟通不便,互动少。教师没有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意识,使信息的吸收效果不佳。注重理论的讲解,缺少实践教学的设计,导致意识形态教育与实践相脱节,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
   4.师资力量不足
   作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因素,思政课教师既要具有上好思政课的“看家本领”,又要有开好思政课的“压舱石”。而现有思政课教师的主力军主要是社科部的教师,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为例,截至2022年12月,在校生17000多人,专业的思政教师却不足20人,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学校的思政师资力量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辅导员队伍,他们的政治性和学理性还不能实现很好的统一,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符合思政教师的标准,这严重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