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时代下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23-08-2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王高峰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1期

  [摘           要]  政校企合作育人是由政府推动,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政府、行(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培养、过程考核、过程监督,政府的保障主体作用方面做了探索与研究。
  [关    鍵   词]  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四段式”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1-0177-04
   政校企合作育人是由政府推动,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政府、行(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校企合作,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更为丰富。从校企合作整个过程来看,这并非狭义的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而是广义的多主体共同的责任,包括政府、学校、企业,甚至还包括社会和行业协会等。值得一说的是,国外政府为校企合作制定法律法规,参与组织协调、监督与评估,这为三者良性互动提供了依据与可能。此外,在制度保障之外,制定了整套教育机制:培养目标、运行机制、合作动力和学生就业。在实践中各个国家以不同的方式走出自己的校企合作之路,包括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加拿大产学合作模式[1]。这些职业教育模式体现了国家重视、政府鼓励、企业带头,以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培养为基础合作的优势。
   以德国“双元制”为例,“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订单培养”实质是德国“双元制”衍生出的。所谓“订单培养”模式是经过学校和企业协同对人才进行教育,根据实际就业需求来采取相应的教学计划培养人才的模式。这种模式具体以“为企业培养员工”为培养目标;以企业、行业等多方参与职业分析为基础,设置专业;以德国作为一个原料缺乏的工业国家为现实背景,而达成的社会共识是校企合作,是“订单培养”教育模式得以发展的最大驱动力。此外,1969年颁布《联邦教育模式法》,使校企合作的模式被制度化。法律规定企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发挥主导作用,从招生到培训,从制定学徒岗位数目到培训计划等,基本上都由企业负责,在大企业内部还必须设有专职管理人员。
   2013年,欧盟和 OECD 不约而同地提出应将德国的教育模式树为国际典范,称其为解决青年失业和技术工人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2]。德国作为校企合作成功的典范,揭示出为企业培养员工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起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的关键点在于有效的运行机制,各国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校企合作双方的职责、任务,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相应的责任机构。
   总体而言,体现了国家重视、政府鼓励、企业带头,以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合作优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
   反观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已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校企合作特点,实现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具体性、操作性强的规则;缺少合作动力即驱动力不强,运行机制过于“套路”等,这些大大阻碍了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1.政府主导校企合作育人的政策与现状。我国在立法层面上明确了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于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育人都有相应条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3]此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现实是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对校企合作育人的必要性、必然性、客观性与可行性的认识不足,甚至有的认为校企合作育人是学校和企业两家的事情。这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缺位,要加强校企合作育人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校企合作育人。国内学者就此展开广泛研究,宋志敏等学者针对驱动力的“项目驱动化”政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是以“合作项目”为内驱力,各要素之间紧密协作,合作共赢,表现出更明显的利益共享以及风险共担下的主动性与自觉性[4]。等同于三方以拟定合同为契约,约束行为将各方利益最大化,旨在增强各方合作的内在驱动力。此外,郭建如[5]、王金辉[6]等学者利用“三螺旋”理论构建政府、企业和学校两两间建构机制,提出政校企之间联合建构机制框架,建立良好的合作秩序。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