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学前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2023-08-2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许梅玉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1期

  [摘           要]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教师做好学前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工作对储备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有重要意义。利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首先从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原则、核心素养体系要素描述两方面构建高职学前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其次站在教学实践角度提出指向主体协同,做好主体结合和要素互动、指向体系优化,做好教学细节和实施服务、指向机制革新,做好管理机制和培养合力的实现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学前教育;核心素养;构建逻辑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1-0165-04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教育的重点与核心。高职教育体系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也是该教育体系的重要专业分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起点低、发展慢,高职学前教育发展一度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学生核心素养无法落实,影响高职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因此,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应当突破现存困境,围绕“核心素养”,立足高职教育体系、学前教育专业特征,理清高职学前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思路,并以思路为导向开展教育改革工作,从而达到促进高职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高职学前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理路
   (一)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原则
   高職学前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人本思想。第二,发展性原则。第三,综合性原则[1]。从第一点而言,学前师范生在高职教育体系当中不仅扮演着“学生”,更扮演着“教师”角色,均以“人”为主体,所以核心素养体系构建需要围绕“学生”,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同时也要围绕“教师”,落实“教师核心素养”。从第二点而言,高职学前师范生核心素养并不是唯一的静态标准,而是动态发展过程,其核心素养内涵涵盖“学生→教师”阶段。从第三点而言,高职学前师范生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本质上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所以围绕“实践”,该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内涵更加宽泛,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含社会适应的综合品质。
   (二)核心素养体系要素描述
   1.核心素养体系构建
   综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高职学前师范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应当以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涵盖职业品格与修养、生活与生涯素养、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与技术素养四大板块(如图1所示)[2]。
   2.核心素养体系指标内涵
   (1)职业品格与修养
   职业品格与修养主要包括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人格品质、心理面貌和精神风貌,大致可包含自我认同、性格品质、生命与健康意识、质量意识、劳动意识五大板块[3]。其中,自我认同主要包括学生自我了解和自我实现两部分,例如能够正确审视自身,根据自身特性确定发展方向以及以目标为导向所具备的行动力;性格品质则包括心智觉知、好奇与勇气、顺应力等,例如能够预言发展方向,积极承担责任等;生命与健康意识则建立在对生命认知的基础上,例如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健康生活等;质量意识则是学生在岗位中的工作认知和理解程度,例如质量认知、质量知识和质量信念等;劳动意识则根植于“劳动光荣”的时代号召,表现在具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积极的劳动能力等。
   (2)生活与生涯素养
   生活与生涯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所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大致包含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职业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社会参与与贡献、多元文化理解等[4]。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主要表现为学生个体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因素分析、研判与测定,以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为导向而开展行动的过程;职业适应能力是指包含匹配岗位的身心素质、技能水平、环境适应能力、职业外延能力等;岗位迁移能力则表现为学生个体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功能中自然切换的胜任力;社会参与与贡献是指从身心、行为等方面为促进社会良好发展的行为表现;多元文化理解则是表现在面对多种文化所具备的正确看待差异的能力,积极参与跨文化沟通交流。
   (3)学习与创新素养
   学习与创新素养包含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质疑与反思精神、主动探索与探究、创造创新能力、团队配合能力等维度[5]。其中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职业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根据问题核心制定解决方案;质疑与反思精神是指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辩证性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与探究是指对职业情景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面对工作困难不畏艰难险阻,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创造创新能力是指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能够对问题进行创意想象,突破固有思维的桎梏,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团队配合能力是指能尊重团队成员的个体差异,与他人共同承担责任,协同配合完成工作任务。
   (4)信息与技术素养
   信息与技术素养包含技术应用能力、执行能力、资源统筹与策划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与管理意识、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6]。其中技术应用能力是指能将所学知识与职业发展进行联系,或对已有的工作办法改进与优化的能力;执行能力是指学生对工作完成的意愿、能力、进度以及程度;资源统筹与策划能力是指能利用已有的和潜在的资源进行统筹的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与管理意识是指拥有积极的信息需求欲望,能够自觉、有效地关注信息并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完成工作;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是指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必备的数据获取、数据理解、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