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吴亮莹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4期
[摘 要] “1+X”证书制度试点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在实际贯彻和落实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产教融合教育资源配置不高、推动证书效用发挥的制度机制不完善、证书激励管理制度不完善 、产教融合专业化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等,这就需要通过创新改革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健全“X”证书效用发挥的制度体系,建立完善“1+X”证书配套激励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产教融合专业化人才评价机制等路径,优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58-04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制訂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提出:“试点院校要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将“1+X”证书制度与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等紧密结合,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随后,教育部办公厅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协同推进机制,保障有序开展师资培训,规范考核颁证,完善财政支持方式,严格监督管理。由此可知,“1+X”证书制度试点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积极稳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从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来看,虽然针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衔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争议,迫切需要对“1+X”证书制度指导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所广西高职院校进行调研,探索“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调查设计
本研究充分参考了国内较为成熟的做法,并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基于 “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的调研,此部分包括产教融合育人资源配置、“1+X”证书效用情况、“1+X”证书制度配套情况、“1+X”证书制度评价体系构建情况四个方面的内容。调查问卷依据李克特五级量表的模式设计,按照1~5分值进行打分。1~5分值依次表示为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
2.研究样本情况
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有效性,此次问卷调查面向广西10所高职院校师生,共发放150份,其中学生100份,教师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
(二)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1.产教融合教育资源配置
由表1可知,师资队伍水平、教材实用性、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融合程度、教学方法合理性、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情况均值分别为2.5、2.7、2.2、2.8、2.6,这些数据说明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材实用性不强,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融合不紧密,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2.“1+X”证书效用情况
由表2可知,“1+X”证书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1+X”证书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对证书认可度评价均值分别为2.9、3.5、2.8。由此可知,学生取得证书不能有效地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对证书评价的满意度并不高,但学生取得证书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1+X”证书制度配套情况
由表3可知,课证融通考核类课程学分制度非常完善和学校内部激励机制健全均值分别为2.1和1.8,这说明课证融通考核类课程学分制度不够完善,学校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4.“1+X”证书制度评价体系构建情况
由表4 可知,学校已实施“1+X”证书制度和学校已构建基于“1+X”证书制度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均值分别为2.9和2.7。由此可知,“1+X”证书制度仍需要结合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实际开展大量的探索研究和试点,“1+X”证书制度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仍然不完善。
二、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产教融合教育资源配置不高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不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相关教育资源配置不足。一是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高职院校虽然配备了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但是,针对产教融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足。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平时均有明确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这些教学和科研任务往往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专业课程,再加上专任教师都有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要求,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依照绩效考核导向开展工作,对产教融合这种综合性的课题研究相对较少;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未能满足形势需要。“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首先自己要学懂弄通相关证书考取和使用等方面的内容,然后才能传导给学生。但在实际工作中,在主观和客观条件约束下,高职院校教师持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的情况并不乐观。二是课程教材开发不足。“1+X”证书制度下,要求学生除了获得学历证书,还要考取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学历证书均有相对应的教材,但在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方面缺少专门相匹配的教材,或者没有把考证的相关内容融入相应的课程和教材中,导致“1+X”证书制度落实落地压力增大。三是培养模式不够科学。一般来讲,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多是学生先在学校接受专业知识教学,然后再到校外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这种模式的缺点之一就是企业参与度不够,不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不利于学生的培养。要把企业力量引进来,企业参与前置,参与学生的知识体系设计、就业创业理念、成长考核评价等全过程。四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跟不上实际需要,如创业基地、就业指导中心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另外,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利用好企业的场所、设施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弥补学校硬件不足,同时与企业合作也可以把企业的市场经验运用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强化学生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