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展 崔添添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4期
[摘 要] 当前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针对以往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双元育人”存在的一些有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综合分析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专业校企“双元育人”现状、问题、成因及相关政策, 提出针对性的策略,进而提出校企“双元育人”的共同体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共同体架构下;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62-04
“双元育人”模式是打通校企合作通道、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育人模式。近年来,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增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高职教育其功能定位是为区域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产教融合纳入我国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以此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进行全面整合,让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从而构建一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事实证明,高职教育只有与区域产业实现“产教融合”,才能培养符合区域产业实际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协同、互动式发展。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20世纪德国的双元制。与传统的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采用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最新趋势。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以来,很多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和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在现代学徒制教育中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二是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不高;三是课程教学与产业融合不紧密;四是“1+X”证书制度推进缓慢。打造“1+N”架构的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体能够为解决当前现代学徒制教育在实践中的问题提供支持。创建高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一项复杂且浩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院校为主要成员组建全国新能源职教集团。这样能充分发挥学校、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多方主体的优势,优化资源分配,实现资源、政策共享,多方主体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统筹融合专业与产业资源,打造新型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教育环境,进而建构更加职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一、共同体架构下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教育合作中不够紧密
一方面,传统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认识不深刻,过度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传统技能培养,而对当今社会企业实际所需的职业岗位技能支撑力明显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今后企业就业所需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比起学生的理论知识,企业对学生的实际职业岗位技能水平更为看重,企业需要的是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人才。校企双方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侧重点的认识不对等,导致校企双方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模式存在分歧。
(二)学校对现代學徒制校企“双元育人”的认识以及准备工作不达标
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培养过程中,学校对“双元育人”的认识不深刻,过度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教育,而对学生进入企业后的职场核心素养能力、职业规划、职业道德意识养成、就业创业规划指导等方面的支撑力明显重视不够,忽视了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另外,高职院校教师总体上缺乏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很少人具有“双师型”相关证书,对企业要求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过程中收集学生岗位能力学习情况与状态信息,只能在事后进行收集,这可能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准确,最终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积极性不高
首先,企业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过程中,需要给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相关用于课程的设备以及派遣企业相关导师到学校授课,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其次,学校培养出来的不少学生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还得重新培养。最后,企业即使不与学校合作育人,也能得到需要的人才。
(四)校企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方面缺乏一套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与反馈机制
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没有把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对于职业素养能力的考核方式依旧参考其他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缺乏改革与创新。传统的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督促和全程指导作用不强,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缺少一套针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考核与反馈机制。基于此,对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并且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自律性较差,学习能力薄弱,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不佳。在此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应该包含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场沟通、软技能等多方面内容,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素质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相关考核和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质量效果不佳。
二、共同体架构下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