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工程伦理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案例建设

2023-08-3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徐彬彬 陆夏铭 陆肖乐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4期

  [摘           要]  高职院校开设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职业能力、综合技能”的同时,更要强化“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的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以工程造价控制课程为例,选取重难点知识案例,探索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中的路径,思考“问题融入”案例的教学方法在构建工程造价专业体系的同时,如何将“道德、伦理、人文”等思政元素沉浸式融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符合国家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建筑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 “工程人”。
  [关    键   词]  工程伦理教育;工程造价;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111-04
   2020年5月29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歷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一、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一)工程伦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联
   工程伦理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是集思想、道德、人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交互融合的教育载体。从本科院校开设的工程伦理教育课程分析,其思想导向、课程内容、立场观点、教学方法等与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思政”具有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趋向。在职业本科探索发展和试点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高等职业教育所面对的教育群体、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定位、职业素养要求等,需要探索一种更接地气的教育载体,才能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因此,工程伦理教育作为推进“道德、伦理、人文、专业”教育的一个载体,是实现思政教育融入工程专业教育的沉浸式教育方式的一种,其显隐并重的教育过程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工程伦理教育与工程造价专业的契合点
   高职院校中开设工程造价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导向,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并能够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技术人才。实际工程造价行业工作的大额性、差异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对从业人员有更高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因此,在造价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融入造价行业工作中有关法律、道德、价值观、职业操守等工程伦理的案例,通过显隐并重的授课方式将道德、法律、价值观等知识与专业知识渗透融合,从而使得思政教育更具体、更透彻。
   (三)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
   造价工作是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工程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评价。因此,对从事造价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要求,对工程造价职业行为提出了更具体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循规守法、诚实公平、负责担当、合作共创,以及在解决造价工作中伦理两难的困境、角色与义务的冲突、利益与价值的选择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可以在搭建造价专业体系的同时,将“道德、伦理、人文”等思政元素沉浸式融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符合国家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建筑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 “工程人”。
  二、创新教育载体,搭建符合课程实情的育人框架
   (一)工程伦理内容与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工程伦理理论中包括的“道德、伦理、人文、专业”的教育内容与“课程思政”具有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趋向,是实现思政教育融入工程专业教育的浸润式教育方式的一种。教高【2020】3号文提出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使得工科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有了全新的突破口。如何确定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契合点,并通过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课程标准、课程授课计划等课程落地形式,才能将思政教育落于专业,融于课程。
   (二)围绕“工程事件”搭建案例库,“育人”和“塑人”齐头并推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工作事件”搭建案例库,深挖依托“工程伦理”原理为载体的思政元素的融合点和外延点,通过课程搭建的案例库中的“正”“反”面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我应该成为怎样的‘工程人’”和“面对问题,我应该怎样做?”,以显隐并行的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传导,塑造学生“遵守工作规则,务实严谨、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实现“育人”和“塑人”齐头并推,从而塑造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