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颜晨阳 卢秋锦 邵华 葛科奇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4期
[摘 要] 针对高职IT大类课程易出现思政教学“融入难、落实难”问题,探索构建一种IT大类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范式。在该种范式中,课程在思政内容设计上使用了“逆向切入”策略,从思政“宝库”中寻找能支撑技术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方法和现实事例而非通过知识技能内容展现思政元素;在教学方法上,构建了“发掘—传递—践行—点睛—反馈”的五步思政教学闭环。并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Linux系统管理中基于该种范式实施了若干轮教学,学生对于课程育人的认同度和课程总体目标达成度均有大幅提升,有效地提升了课程的思政建设水平和教学实施质量。
[关 键 词] 高职IT类专业;课程思政;“五步闭环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151-04
一、引言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如何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精准规划,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自觉承担育人的使命职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課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但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某些专业特别是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的构建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一是课程思政内容顶层架构缺失、思政元素“碎片化”的问题。课程缺乏课程思政上层规划和统筹方案,思政元素呈零星点状分布且多有重复冗余,课程思政未完全覆盖思政育人的关键点,完全无法与思政理论课构成相互支撑的思政体系,更遑论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浅薄,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貌合神离”的问题。课程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较为浅薄,多为专业相关新闻、专业著名人物事迹等;与专业知识技能点结合生硬、突兀,容易出现盲目拔高甚至胡乱联系;思政元素展现形式单调,多在课内理论教学中以音视频、文字说明方式展示,易落入乏味说教的窠臼。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貌合神离”,完全无法起到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共鸣的点睛之效,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三是课程思政内容评价标准缺失,思政元素有效性难以衡量问题。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由于和专业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较难制订统一的质量指标体系,因此很难客观评价专业课程思政内容是否真正正确、有效,是否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等,同时也很难评价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关注度和建设工作的投入量。
二、实施载体
基于“逆向切入”策略的课程思政教学“五步闭环法”的实施载体课程Linux系统管理是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方向的前驱课程。本课程同时也是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拥有完善的在线教学环境,包括实验在内的所有教学环节均能够完全在线完成,也可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混合式教学。从2015年开始,课程先后在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平台、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和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已经面向社会运行了12轮,累计选课人数已经超过6万人,学习者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区,同时面向校内运行了6轮,学生人数近2000。
三、顶层设计
(一)课程育人目标
课程遵循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构建为课程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基石,确定了以“善思良行,匠心报国”为核心的人才培育目标。同时依据麦克利兰胜任力理论,构建了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的岗位胜任力目标冰山模型(如文末图1)。
(二)思政元素挖掘
课程以“善思良行,匠心报国”为育人核心,提出了“教之以事而喻诸德”的理念与“逆向切入”的思政元素挖掘方法,不是通过知识技能内容展现思政元素,而是从思政“宝库”中寻找能支撑技术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方法和现实事例,让学生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思政,产生更深层次的认同。课程据此从“找学习动力”“找精神引领”“找理论指南”“找道德准绳”四个角度“逆向切入”,构建了“智能强国追求”“工匠精神培养”“科学思维训练”和“工程伦理探究”四条思政主线,用这四条主线串起了课程的10个主题,并构建不同的思政载体。
1.找学习动力(智能强国追求)。从Linux重要性、操作系统“卡脖子”问题切入,结合断芯等事件,培育学生不骄不馁的国际技术视野,激发学生技术报国的使命感。
2.找精神引领(工匠精神培养)。从耐心专注、追求卓越角度切入,结合Linus发明、Linux内核、Vi编辑器的使用、硬盘分区格式化、进程和服务管理等场景,培养学生耐心专注、精益求精、严谨踏实、不断创新的Linux运维“工匠精神”。
3.找理论指南(科学思维训练)。从事物整体与部分、现象与本质、发展规律等角度切入,结合外壳的应用、文件管理、重定向和管道的应用、软件包管理等场景,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指导解决Linux技术问题的思维。
4.找道德准绳(工程伦理探究)。从“义”与“利”、权力与责任等维度切入,结合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场景,培育学生正确Linux运维工程的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