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四知”宁波精神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3-09-0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郝嘉瑜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4期

  [摘           要]  “四知”宁波精神是宁波人文精神、城市特质和精神追求的高度概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同时对宁波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四知”宁波精神有效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以此来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进而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制造力、创造力和奉献力,为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促进共同富裕输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关    键   词]  “四知”宁波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22-04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特的精神品质,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内在力量。[1]“四知”宁波精神是宁波人文精神、城市特质和精神追求的高度概括,归纳精准、内涵丰富,辨识度高、传播力强,富有指导性。在新的时代征程中,应将“四知”宁波精神体现出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转化为激励宁波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进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一、“四知”宁波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四知”宁波精神的提出
   2020年7月8日召开的宁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决议》,明确“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为宁波精神。(简称“四知”精神)[2]“四知”精神,最初是称颂“宁波帮”艰辛而伟大的创新创业实践,后又将此与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时代使命紧密联系,如今,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先行区、示范区,“四知”精神又成为宁波这座城市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四知”宁波精神的内涵
   宁波大学陈依元教授认为“知行合一”构成了理念先导,“知难而进”展现了坚韧品质,“知书达礼”揭示了文化底蕴,“知恩图报”体现了家国情怀。[3]“四知”精神代代相传,其与历史相沿、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频。“四知”精神既是宁波历史的缩影,又是宁波的现实写照,更是指引宁波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四知”精神内涵将不断丰富。
   1.知行合一——身体力行、讲求实效的实践品格
   宁波是知行合一的起源地,“知行合一”最早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王阳明,宁波余姚人)提出来的哲学理论,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知行合一体现了一代代宁波人身体力行、专注认真、讲求实效、行事低调的实践品格,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不同凡响的业绩。例如,在经济领域培育出低调务实、高效实干的“宁波帮”和当代甬商;在科学技术领域,宁波是全国闻名的“院士之乡”,他们开拓进取,情系桑梓,知恩图报。
   2.知難而进——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
   知难而进就是不畏艰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人迎着时代的东风,凭着一股闯劲,敢想、敢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小作坊变成了大企业,把“宁波造”卖向了全世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力军,也使宁波从商埠小城成为如今的现代化港城。展望未来,宁波还需锐意进取、乘势而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宁波人需继续将知难而进的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城市现代化。
   3.知书达礼——注重人文、追求文明的发展理念
   宁波人“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思想根深蒂固,教育子女不仅要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还要读书修德、明理知义。自古以来,宁波崇文重教,文人墨客数不胜数,有着“进士之乡”“院士之乡”的美誉。就连工商界人士都有着“儒商”的雅称。在当今文明城市创建中,每个宁波人都在用实际行动助力,用宁波担当和宁波作为默默贡献着一分力量,而这些微光聚在一起,换来了一座城市的荣光。由此可见,知书达礼是深深刻在宁波人基因里的宝贵气质,也将成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重要理念。
   4.知恩图报——爱国报乡、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
   知恩图报既是一种心存善念、常怀感恩的美好品德,也是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文化传统,更是爱国报乡、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前有“宁波帮”人士造福桑梓,现有“顺其自然”“支教奶奶”“育人使者”“钢琴奶奶”等暖心故事数不胜数。还有一大批宁波企业家到异地投资创业,也有普通市民踊跃奉献爱心。如今,更有种出黑白番茄的“80后”朱宁灵,坚持“四不用”生态农场的王文艳,扎根农村的“90后”职业农民汪琰斌等现代新农人尽己所能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这些人物事迹的背后均反映了宁波市民高尚的思想境界。
   二、“四知”精神融入高职教育的时代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四知”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和教育理念,同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这为宁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及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培育载体,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借助宁波优秀的历史传统、鲜活生动的具体实践,有助于高职院校拓展教学资源和环境,发挥协同作用,促进“四知”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渗透与传递,以此改进宁波市职业教育的育人方式、办学模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相关文章:
  •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及实
  • 2 数字经济新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
  • 3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框架的文献综述
  • 4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内分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 5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初探
  • 6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改革与实践模
  • 7 “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 8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 9 “三全育人”视域下广西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文化育人
  • 10 “能源情怀”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育人过程的思考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