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探析

2023-09-0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王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4期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进程中,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其不但能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法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素养,而且对现代化强国的人才队伍高质量建设有深远意义。立德树人这一重要主题贯穿于高校思政课中,也贯穿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分析当前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背景、必要性以及基本情况,并提出提高思政实践课教学实效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165-04
   立德树人理念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指导原则,是思政课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组织、实施的最终价值旨归。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内容改革与培养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落脚点,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改革试验田,要明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最后一公里”任务。但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殊性,目前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探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对高校思政教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概述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背景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本质属性和内涵与立德树人理念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新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首先,高校必须把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课程改革创新研究并将之付诸实践。其次,高校要加大对学生思政素质提高的力度:(1)培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四有”重要内容的育德性要求。(2)要求学生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有一定的政治素养,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政治素养与法律素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实现学生德育目标、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非常大的意义。
   (二)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
   立德树人理念是指“以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即在学校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等的引导。高校思政课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未来的社会建设,还事关国家未来事业兴旺发达。因此,加强立德树人理念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以及学生德育水平。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最后,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主要特征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政素质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首先,以“三观”引领、德育为主导。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治国平天下、求真务实等优良传统,同时也蕴含着天人合一之美与和谐共生之美的意思,这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其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该以人为中心。高校思政理论课在教学中应注重“三观”、德育和心理的培养。再次,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后,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实践活动中,将道德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政课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構建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理念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的创新,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中心。在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些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转变:(1)学校应将其作为培养人才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要的实践载体。(2)高校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理论素养及教学实效性。(3)高校应将思政教育与思政素质培养紧密结合,以提高整体综合素养为目标。(4)要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引导。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需要从思政理论课程建设、教育目标定位与内容选择等方面入手。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思政素养的重要途径,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水平。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高校要积极探索以立德树人为主体建设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教育创新性改革。其次,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大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需要进行思政素养方面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课堂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效的育人资源,并积极引导其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使其自觉主动地投身于实践活动之中,从而终身受益。
   (三)高校思政课的指导要求
   高校思政课的指导要求是:培养学生在政治、思想方面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其未来甚至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手段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高尚的品德。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科学精神。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与技能,并能够用这些方式来影响人的价值选择等,还要为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方向发展提供环境,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具备较强思政课教学能力与较高实践水平[1]。高校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决定了学生对该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加强自身思政修养和知识素养方面的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及人文精神。
相关文章:
  • 1 “双高计划”引领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创
  • 2 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资源构建与
  • 3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4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研究
  • 5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研究
  • 6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人才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
  • 7 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智慧教务管理研究
  • 8 浅析高校教务系统建设过程及管理建议
  • 9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 10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