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庄欣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6期
[摘 要] 继“双减”“英语课标2022”先后出台,阶段性的核心素养提升被提上了日程。从PISA全球素养测试出发,对比了英语新课标与全球素养框架,调研了浙江省某高校和中学共计1757人,就全球素养的跨文化知识与理解、尊重他人的有效交流、新环境下的心境与行为调节、同理心及态度等方面了解学生的态度取向与素养提升。在全球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全球问题的关注度和包容度上,分别对中学生、大学生各自的出色表现作出了分析,为“双减”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教学建议与努力方向。
[关 键 词] “双减”;全球素养;“英语课标2022”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033-04
一、前言
继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之后,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课标2022”)正式推出(教育部,2022)。“课标2022”的课程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施要求三方面进行了修订,将英语课程教育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转向“核心素养导向”目标,在课程标准上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用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活动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的实施,加强了对共通性素养的培养。“课标2022”不仅注重义务阶段的教育,还考虑了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为后续高中阶段做好铺垫。
如果把“双减”视为一种教育改革的手段,那“课标2022”就是基础教育的新行动指南。其中“课标2022”的指导思想是:“聚焦中国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把从“我、社会、自然”三大视角探讨与人类的关系作为课程主题,通过语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它体现了核心素养时代关注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无独有偶,适合7~9年级的英语,三级到五级主题教学内容充分呼应了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全球素养的四维度,即知识、技能、态度和價值观 (OECD, 2018),并于2018年正式被纳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作为世界诸多国家(地区)衡量21世纪学习者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英语课标2022”与全球素养接轨
全球素养(Global Compet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在1988年题为《为全球素养而教:国际教育交流咨询委员会报告》的文献中提出(鲁燕, 2021),它曾被译为“全球胜任力”“全球竞争力”“国际能力”等。学者Schechter (1993)首次从知识、技能及态度等维度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学生全球素养的核心要素。同年,Richard Lamber在国际教育交流年会(ICEE)上提出,全球素养应包括知识、移情、认可、外语能力及任务表现等。1997年,OECD首次推出核心素养概念,认为其应超越知识与技能本身,更关注学习者的态度技能、课程改革、教学评价、教师教育等方面,于是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建构了学生核心素养模型。2012年,OECD从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作工具和生活技能四个方面罗列了21世纪学生十大核心技能 (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 2013)。2018年,将全球素养作为PISA的组成部分。全球素养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公民素养的软实力,不仅需要具备知识本身,还结合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PISA认为它考量了个体对地区、全球、跨文化发展过程分析与观察、理解与鉴赏的能力,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开放、得体、有效的互动,并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OECD, 20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曾六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二十大报告中重申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世界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的如今,命运共同体愈发真实。全球性问题并非个人或一个国家、组织能够处理,它需要全球人民的参与和努力。教育部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但是在基础教育的落实上还存在着差距(教育部 ,2011)。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教育部, 2014)。2021年,“双减” 政策的出台更体现了国家在基础教育改革上的决心,其核心目的是引领基础教育重回正轨,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学校教育提供优质的、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的全人教育,使校内、校外教育及家庭教育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教育部,2021)。在基础教育中,外语学科为少年儿童打开了新的门户,成为了解全球、融入世界的一把钥匙。而2022年英语新课标更在素质教育上承担着重任,在人文性与工具性之外,强调了英语学科的育人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思政开拓了新思路。
三、调查研究
浙江省作为被评估的四个大陆参赛地之一,代表中国参加了PISA2018在阅读、数学、科学上的考量,但由于其未选择参加首次全球素养上的测试,因此对于学生全球素养的态度取向并不了解。PISA的全球素养测评框架包含认知测试和学生问卷两块内容。其中认知测试是通过构建一个真实的问题场景,要求学生执行一项表现型的任务,从而判断他们对复杂情形下不同参与者多元视角下的理解力。学生问卷则从全球跨文化的知识与理解、尊重他人的有效交流、新环境下的心境与行为调节、同理心及态度等方面了解学生的态度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