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侯建伟 邢存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6期
[摘 要] 基于“教育实验”原理和方法对为期三年的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构建教学满意度评价体系,评价教改前后课程满意度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实施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开展教改的两个班级对教改举措的满意度均在87%以上,其中实验课和野外实习实践的教改举措是提高教学总体满意度的重要驱动力。另外,教师职业素养和课程设计也是影响教学总体满意度的显著因子,其重要性可占14.98%。
[关 键 词] 地方高校;土壤农化分析;教学改革;满意度评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069-04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占到全国本科院校的45%左右,承载着培养大批应用型高端人才的重要任务[1]。课程是教和学相互作用的中介和纽带,连接着并受制约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2]。好的课程设计一定程度上连接并制约着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而在土壤农化分析课程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单一化、实验教学传统化和实习实践集中化,这使得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达成转型视域下地方高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自我调适、变革与创新的必然趋势[3]。基于此,笔者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出了土壤农化分析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实践教学的改革举措,并连续两年应用到教学中。但是基于教务系统设置定性的、无课程间差异的传统评价方式,在学生评教中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因此,开展教改的同时还急需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客观的、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与方法来反馈教改的真实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研究的常识告诉我们:教育实验是探索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唯一的科学路径[4]。教育实验法[5、6]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7、8]。其特点有四个:(1)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2)实验过程被施行严格的积极主动的控制;(3)探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4)具有可重复性。因此,基于“教育实验”的科学思维方法,按照改革举措开展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的同时设置教学满意度的系列评估指标,通过问卷星App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全面、客观地评价其教改效果。本研究结果对转型视域下地方高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教育实验法的实施过程
基于“教育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假设实施了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那么土壤农化分析教学满意度得到提高,其中教改举措满意度达85%以上即为符合教改要求。本实验共涉及三个班级,以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的班级为对照组,以实施教改的两个班级为实验组。“教育实验”的实施过程分为准备实验、实施实验和总结实验三个基本阶段(如文末图1),教改措施详见文献[9]。
二、教学改革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学改革满意度评价体系由主要教改举措满意度、学习满意度和辅助教改举措(教师职业素养和课程“七性”等)三个子模块构成,如文末图2所示。首先,针对三个子模块采用1~5级评分进行总体量化评价;然后,计算传统教学班(37人)、教改一班(32人)和教改二班(32人)的学习满意度的加权关联系数Ri,并以Ri作为教学总体满意度的量化评价依据;最后,将Ri分别与主要教改举措满意度和辅助教改举措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随机森林分析,以期评价教改举措对教学总体满意度的关联度,并摸清影响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满意度的辅助贡献因子。
三、土壤農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满意度评价
(一) 实施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学习满意度
基于问卷星App分别收集到学习满意度的调查问卷101份,分别为传统教学班37份、教改一班32份和教改二班32份。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与传统教学班相比,实施教学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和学习兴趣满意度(P<0.05),且教改一班效果更佳。在课堂气氛满意度评价中,实施教学改革并没有显著提升教改二班的课堂气氛,但显著提升了教改一班的课堂气氛。说明实施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除了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兴趣的提升外,还应注重课堂氛围在学生学习满意度中的重要地位。
(二) 土壤农化分析课程主要教学改革举措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学生对教改举措的满意度整体较高,其评价大部分集中在满意和很满意水平,而不满意及很不满意评价仅有个别学生。具体表现为:教改一班对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践课教改举措的满意度评价中,满意(含)以上人数分别为28人、29人和32人,满意率分别为87.5%、90.6%和100%。教改二班对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践课教改举措的满意度评价中,满意(含)以上人数分别为29人、28人和28人,满意率分别为90.6%、87.5%和87.5%。可见,两个教改班级对主要教改举措的满意度水平均在87%以上(大于预设的85%),符合教改要求,达到了预期教改效果。由此说明:(1)在教改实施过程中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取舍适当,重点突出,综合考评合理;(2)以校园绿地为科研基地的综合性设计实验方法可行;(3)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学生项目课程和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能够反哺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