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师范认证背景下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2023-09-1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郑荣荣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6期

  [摘           要]  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各大师范院校认真研读认证标准,理解认证理念,积极参与认证工作,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行动指针,进行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随着认证工作的推进,我校英语师范专业的二外日语课程也做出了对标的教学改革研究。在仔细研究认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针对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建议,试图提高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    键   词]  师范认证;二外日语;教学改革;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121-04
   一、引言
   为了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教育部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开启了师范类专业认证时代。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该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行动指针,贯穿整个认证工作的各个环节,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周期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1]其中,认证的可持续机制,对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过程性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二外日语课程,作为我校英语师范专业的通识必修课程,在学生学硕考试和跨文化交际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依照认证标准,对应毕业要求,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二外日语课程教学需要对应认证第二级标准,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科素养、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的中阶度。因此,二外日语课程亟待教学改革,以实现师范认证理念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2]
   二、二外日语课程的现状
   大学日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日语基础阶段必须以日语的语言共核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提高学生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笔头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分析比较,大纲中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与师范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是相互契合的。在对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二外日语课程的课程设置、教材筛选、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英语师范专业每学期二外日语新开课,笔者都会做一个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日语水平、选择日语为第二外语的动机以及对二外学习的期待和規划。以2021级英语师范3班(37人)为例。83.78%的学生入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日语;16.22%的学生入学之前会一些日语发音,但不会日语书写,只会一些简单的日语寒暄表达;除去对教师的个人崇拜,43.24%的学生因语种限制被迫选择了二外日语的学习;27.03%的学生对日本、日语和日本文化感兴趣,想通过学习日语了解日本社会;24.32%的学生是因有考研打算才选的。18.92%的学生在选择二外日语课程之前对日语的语种级别有过一些了解,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获得双语能力证书,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27.03%的学生希望继续拓展自己日语语言方面的兴趣爱好;40.54%的学生有考学术型硕士的想法,希望二外的分数越高越好;13.51%的学生希望可以实现日本自由行,无语言障碍。综合统计,学生学习二外日语的目的可以归纳成就业升学和兴趣拓展。
   事实上,把两种需求的学生放在同一个课程内完成日语学习明显是不太合理的,课堂教学存在着明显弊端。发音入门阶段,课堂教学设计还能够引导学生朝一个方向努力,学会日语假名,自主发音。但是随着词汇、语法难度的渐渐加深,语言综合技能的培养、教学活动的实施就得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否则课堂上学生日语综合能力的差异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降低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类不明确,选择存在“一刀切”的现象
   二外日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一直是人教版的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此教材内容近些年一直没有更新,低级错误一直未校正;部分语法点的导入顺序不合理。零起点的二外学生,入门阶段选择初级上册来夯实语言基础还是可行的,但是若想引导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这套教材的实用性就远远不足了。
   (三)教师综合素养待提升
   本专业目前只有两位日语教师,承担的教学课时量繁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备课及教学上,根本无暇进行教研和科研。教师队伍不够壮大,无法形成教学团队,教师的发展显现出相对的独立性,没有稳定的团队合作关系,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光顾着培养师范生的日语语言技能,简单地认定课堂教学就是单纯的语言技能传授,缺少爱国主义情怀的渗透,缺乏对语言学习过程的反思,忽略语言应用过程中的沟通意识的培养,这影响了语言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
   (四)教学内容够基础,不够学科前沿
   二外日语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辅助补充日本文化知识点。每篇课文教学大约需要四个学时。因课程课时量有限,现下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接触学科内容的前沿,课程相关的思政内容也没有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有机融入。课堂外,学生学习日语的时间几乎都用来做基础知识巩固了,主动调查了解日语知识的时间很少。不管是入门阶段的学生,还是计划考研升学的学生,或者是试图拓展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教材选择的局限性,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保持一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