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2023-10-1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白丹虹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20期

  [摘           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高校大学生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无论是学业方面还是就业方面。大学生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这不仅对教育实效性产生不利影响,也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因此,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以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0-0177-04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必不可少。随着“05后”大学生的涌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更好地适应年代特征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对此,高职院校要从思想层次、结构层次、体系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改革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其教育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尚未完全转变
   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时间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较多问题[1]。据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初期,几乎没有一所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也就没有心理学院或心理学系。同时,院校内心理咨询中心大多形同虚设,心理教师数量较少,工作体系不完善。直到2011年国家对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各高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而高职院校才有了心理教育专业和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边缘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再加上高职院校一味追求数量,导致学生人数远远超出常规情况,而院校内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即使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依旧实施的传统教学模式,其不仅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不相符,而且不利于现代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二)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安排紧凑
   和本科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不同,高职院校更偏向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高职培养模式中,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一般只有两年半,比本科生少。而在校期间,高职生要学习完所有大学生必修公共课程,如马克思、大学语文、英语等,还要学习自己专业中和本科生相同的课程以及高职特色课程,再加上定期定点的大规模实训,课程安排十分紧凑,几乎没有空隙,课程之外还有一些社团活动和校園比赛在分散精力。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学习,学习效率不高,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课程教学时长无法保证。
   (三)高职教育重技能、轻内涵
   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强调高素质与高技能,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因此就业率对院校实力和招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十分重视专业技能课程的建设,但是,一些地方高职教育在实践中偏重传授技能,在培养高素质方面相对不足。有的学生对传统中国历史和优秀文化知识储备不足,有的学生对社会发展不够关心,有的学生麻木训练技能忽视自身的心理状态……虽然这些不能完全代表当前高职学生的面貌,但必须认识到,仅仅掌握技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很难称得上全面发展,也不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较少,也不会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建设。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和最重要的抓手是学生,其核心是注重职业教育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他们的心理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现代社会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越发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始探索课程改革和创新之路。希望帮助学生协调好学习和生活,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中,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在社会高速发展下,多元思想的渗透和冲击使一些学生的思想观念出现变化。在不良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出现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开放思想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侵扰,导致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2]。当前,教育部愈发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下达一系列要求和命令督促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帮助大学生舒缓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融入新时期教育思想给学生传授更多心理健康知识,渗透积极的价值观念,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使大学生的活力得到充分激发,面对未来更加勇敢和乐观。这就要求各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培养身心素养良好的创新型优秀人才。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一)博采众长,优化教材
   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但是,从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来看,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各有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教材作为课程知识内容和思想教学的核心载体,其对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现在高职生大多是“05后”,从出生所接受的思想已经和以往完全不同。传统教材严重不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需要,且不统一的教材内容使教学出现壁垒,不利于高职教育工作的综合开展。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想改革创新,必须优化教材,保证其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