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江琳 黄常钊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21期
[摘 要]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迈向了国际化进程。中外合作辦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肩负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对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广西民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探索其教学管理机制现状与模式,以期促进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为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1-0069-04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机制概述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国家级顶层合作战略,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目前, “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了互通、互联、共享的发展新趋势。在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教育起着引领作用,一方面我国要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与其他周边国家相接轨,争取迈向更高的台阶;另一方面要迎合“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动我国教育的输出,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
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从而出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型教育模式。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外合作办学是经教育部批准,国内与国外大学合办的项目。设有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聘请外教进行全英文授课,当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时,可获得国内外双学位。广西民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经教育部批准的广西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进行合作的本科会计学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英语交流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自办学以来,该项目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成效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加快了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学管理机制作为学校的引领系统,对于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机制”一词最开始是物理学科和机械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当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机器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如今这一概念演变成了一种方式方法,主要指 “一个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教学管理机制是针对教学领域而言,主要包括教学运行机制、教学激励机制、教学监控机制三方面。以广西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即广西民族大学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项目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机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对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质量和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持续为“一带一路”储备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二、广西民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机制现状分析
广西民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广西第一个中外合作办项目,具有一定的办学特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迎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挑战。为了优化该项目的教学管理机制,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扩大该项目的影响力,对该项目的教学管理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运行机制不健全
教学运行机制是使教学能有序开展进行的方法,同时也决定着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教学管理目标机制、教学管理决策机制和教学任务分配机制。第一,教学管理目标机制,即制订目标。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既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交换信息的一种行为。良好的教学目标机制能使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广西民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更多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设计课堂,因此,在师生互动方面略显被动,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第二,教学管理决策机制,是学校领导执政水平的表现,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学管理决策机制分为三级:一级决策由学校领导担任,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方针;二级决策是学校教务处,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机构,是承接学校领导和各个二级学院的中间纽带;三级决策是各个二级学院的主管领导与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本学院的日常教学工作管理。广西民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该项目的特殊性,在进行教学管理中,有些方面是不与学校教学管理同步的,例如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审核、补考等教学工作,导致与学校教学进度不一致,学生的就业也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三,教学任务分配机制,是各学校教学授课任务、课程的统筹安排,一般是先由教务处按任务下达给各二级学院教研室,然后各教研室主任再分配给每位教师,以确保每学期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通过调研发现,广西民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学期在开展教学时,主要根据合作院校斯泰福厦大学的教学大纲进行制订,由教师进行选择上某门课程,有些教师固定上一门课,有些教师每学期都在更换不同的新课程,那些每学期更换新课程的教师,对某一门课并不能深入地研究,而且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备新课,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有必要建立并严格规范教学运行机制。
(二)教学激励机制不合理
教学激励机制是学校教学管理中能提高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有效的机制,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多数外籍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吸引优秀外籍教师。教学激励机制主要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类。工资待遇是教师进入高校首先考虑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问题。由于过去高校大多以平均分配为主,无法调动教师上课的积极性,甚至有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出现“混日子”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工作无法进一步发展。改革之后,按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来发放工资和给予相应的待遇补贴,促使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不断进步,同时也解决了过去旧体制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广西民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激励机制上力度不够,导致无法吸引到优秀教师加入项目。目前,该项目中具有对口专业背景的外国籍教师仍存在一定缺口,这也是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另外,科研成果是检验和考核一个学校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该项目由于成立的时间不长,科研教学方面激励机制并不完善,所以近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较少,对长远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在教学管理激励机制中,激励因素举足轻重,可激发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融入 “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