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3-10-1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薛亚强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21期

  [摘           要]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愈发重要。分析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性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术热情、强化导师指导、学生锤炼自身和搭建实践平台等角度讨论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以期为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提供思路。
  [关    键   词]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21-0149-04
   一、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的工作要点之一。由此可知,创新人才及其培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创新能力培养,这既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其创新能力培养不仅关系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还关系着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性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报考人数也在快速增长。在教育部2023年3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表示,2022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24.25万人,比上年增长5.61%。在学研究生365.36万人,比上年增长9.64%[1]。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如何提高其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学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问题是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不足、原创性科研成果较少、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较少、学位论文质量较低等方面。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性源于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两个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和新观念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研究生是国家高水平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地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满足国家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为科技长远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创新能力对于研究生个人发展也至关重要。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人在专业领域深入探究的关键时期,只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研究生才能在学术研究、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研究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需要强大的创新能力来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研究生创新能力较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创新思维和意识缺乏,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较少,原创性成果不多。究其原因,除了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客观因素外,还有研究生个人主观因素。
   (一)培养模式陈旧、老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也应随之调整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专业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然而,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未能跟随专业发展进行调整,研究生课程设置也未更新和改进,缺乏统筹规划,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深度与广度,导致研究生课堂教学与专业发展的步伐脱节。在如今的高等教育中,一些理论课程单调枯燥,缺乏前瞻性和多样性,导致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在课堂上感到无聊和疲惫。另外,在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上,传统考试相对死板,忽视了实际应用中所需的综合能力,可能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扩展更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为研究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展示和表达机会,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部分教师缺乏改革创新意识,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需求,研究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没有充分参与课程设计、实验研究和科技创新等活动;他们的思想受到前人观点的束缚,不利于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也就难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结果不具体、评价反馈不及时、教师对评价结果不重视等,导致教学质量评价对新一轮教学的反馈指导作用不足,一些教师没有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
   (二)学术氛围淡薄、浮躁
   学术研究需要耐心、专注和长期的努力,真正的创新需要不断学习、深入沉淀,而不是急功近利。学术氛围过于浮躁,研究生可能会更加注重短期的成果和利益,忽视了学术研究本身的乐趣和价值,给创新能力培养带来负面影响。学术讲座活动是促进学术交流和活跃学术氛围的重要方式,但部分高校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忽视了研究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能力提升,导致一些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不高,处于消极应付状态,不能真正从中获得有效的学术启迪。图书馆是学生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渠道,但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还不够到位,体现在未能及时购买最新的中外文数据库、与各大出版社或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合作不足等方面,导致研究生缺乏最新的学术资料,无法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对其创新能力培养造成了很大阻碍。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