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多源流理论浅析高职扩招政策

2023-10-1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钟锵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22期

  [摘           要]  高职扩招政策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出,足以看出高职教育在国家发展总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通过多源流理论解读高职扩招政策意义重大。通过对高职扩招政策的解读,以多源流理论为研究基础,用“问题源”“政策源”和“政治源”三者构建出分析框架,挖掘三者间的内在关联与相互作用,最终打开“政策之窗”的过程。研究旨在为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和规范扩招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多源流;高职扩招;职业教育;就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2-0149-04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同志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百万扩招”这一概念,旨在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参加高等职业教育;同年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并于5月8日正式发布该方案;2019年12月,教育部为了加强扩招后的教学质量,制订并出台了《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快速完成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寻找适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建立相关质量评价体系;2020年5月22日,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高职扩招,这是“高职扩招计划”连续第二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5日,李克强同志再次提出:2020年我国已实现高职扩招100万人目标,我们要继续努力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可以看出,高职“百万扩招”政策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定,是为缓减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和弥补我国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高职扩招作为当今国家层面“六稳”“六保”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和国内高职院校积极响应。但“百万扩招”与传统职业教育相比,其在生源对象、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上大相径庭。
   一、多源流理论概述
   多源流理论是在1984年由美国著名学者约翰·金登最早提出的,当时在西方国家极其盛行。其大多被用于研究政府和非政府的政策议程分析,后来慢慢变成一个分析政策变迁或者决策者剖析政策形成的理论工具。该理论主要以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大源流为对象,构建分析框架[1]。三个源流的产生、发展和运行互相独立,但是它们会在某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也就是成熟的时机)实现汇合,随之而来的是,“政策之窗”被打开,这个时间段往往很短暂。随着“政策之窗”被打开,政策议程的多个源流融会贯通,政策即出台。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下政策变迁的模型。现实中,一项政策的出台,必定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包括内因和外因。具体而言,三大源流中,问题源流是指决策者将他们的主要注意力聚焦到社会的某一个主要问题,比如本研究中的就业问题,但这个社会问题如果想要变成一个公共问题,那么需要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触发机制,才能把常态问题转化成紧迫的社会问题,进而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马海群认为,多源流理论能够回答为什么政策制定者会着重观察这些问题,而对其他问题置之一旁,以及让这些问题进入政策制定者的视野中,并将其引入议程不断推进;而政策源流则是政策的主体和客体、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各方利益群体就解决此项社会问题而进行的讨论、争议的内容,具体包括各种解决办法、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得出的备选方案、设计过程等;政治源流指政策利益相关者的情绪反应,如公民和公众舆论的变化等[2]。
   二、高职扩招政策的分析
   (一)高职扩招的问题源
   根据多源流理论,一项政策的出台,必然会聚焦到一些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就是问题源。对于高职扩招政策的出台原因,在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声音:有學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太多,一些竞争力小的学校存在严重的招生困难,扩招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招生压力;也有学者认为,扩招是为了实现全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让那些想上大学的人“圆大学梦”,就像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扩招一样,目标在于普及高等教育。而笔者认为,高职扩招更多地是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难题,包括扭转就业的供给侧失衡的局面,解决一些特殊群体如新兴产业工人、下岗工人、退伍军人的再就业难题。
   1.就业的供给侧结构失衡明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六稳”“六保”任务的工作重点,因为保住居民的就业就保住了人民的“饭碗”[3]。从市场的角度看,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我国的就业结构呈现供给失调的结构性矛盾,换言之,就业难与招工难共存。一方面,企业出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急需大量懂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分离,高校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严重不匹配,简而言之,就是人才资源的错配与稀缺。从国家的角度看,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前,我国的制造业主要以承接外国的业务为主,人们依靠出卖廉价劳动力获取微薄的收入,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迫切需要转变。所以,高职扩招让那些只能通过出卖廉价劳动力的人重新学习新技术,无疑是该项政策的最大意义所在。
   2.生源的迫切需求
   高职扩招政策助力高等教育普及化、终身教育的实现[4]。首先,新型产业工人、下岗工人和退伍军人等特殊群体相对年轻,进入社会后已经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与社会不协调,他们当中有懂技术而理论知识欠缺的,也有技术和理论知识都缺乏的。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他们渴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其次,在现代产业中,大部分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无疑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力军,高职扩招政策面向的招生对象正是新型产业工人等一些急需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群体,事实上,这些群体中有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新型产业工人,他们年轻、有活力,基本接受过高中以上水平的教育,接受能力较以前的农民工要高[5];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他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也是多样化的,使得他们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自我期望值也较高,他们渴望被社会认可,希望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以新型产业工人为例,他们大都是农村中典型的精英群体,无论是年龄还是教育方面,与未流出的农民相比,他们都具有极大的优势。然而,他们的就业却不尽如人意,他们大多陷入收入低、环境差、待遇差且极不稳定的窘境。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