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亚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24期
[摘 要]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内部一项重点工作,已经纳入各学科的教改方案。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多高校开始进行长远规划,并增加相关投入,大力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希望以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支撑教育信息化发展。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依次介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义、问题、改进建议、长效机制,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发展为目标,调整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重新确立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容、形式,突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导高校教职工顺利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响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倡议。
[关 键 词]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4-0061-04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包含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可以从硬件条件、软件设施、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不同角度支持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进入信息化时代,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有些高校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有些高校则比较被动,仍然在观望、徘徊,并未主动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探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问题,旨在突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希望高校吸纳新理念,尝试新路径,以更高的标准,不断强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高校踏上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追求教育进步、教育创新,彰显高等教育的先进性。
一、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义
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其一,对于学校来说,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其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满足学生需求。其三,对于国家教育工作来说,可以顺应教育改革。高校要立足未来,认真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针。具体分析如下:
(一)提高教育质量
积极倡导教育信息化,可以引入新型设备、新型系统,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提升高校各个专业、各个版块的教育质量。例如,以多媒体工具为核心,高校可以打造多个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学中心”,实施多样化的线上教学方案,加快教学进度,丰富课堂情境,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保障教育质量。此外,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教师要通过深入学习、研究,了解教育信息化的特点,掌握相关教育方法,储备相关教育资源[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有利于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彰显教育创新性,推动高校教育不断进步。由此可见,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二)满足学生需求
从学习到生活,从娱乐到社交,信息化对学生已经成为一种全方面的影响。高校积极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具体来说:一是信息化资源。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高校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整合各个渠道的信息化资源,融入学校教务系统、学校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供学生查阅、调取。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优质的信息化资源。二是信息化指导。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针,高校更加重视信息化指导,包括课堂内的信息化指导、课堂外的信息化指导[2]。在课堂内的信息化指导中,信息化工具相当于教师的助手,可以简化教学任务,吸引学生视线。在课堂外的信息化指导中,信息化工具可以成为纽带,将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总之,每一种指导都可以精准地帮助学生,发掘学生的学习问题,让学生越学越轻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顺应教育改革
从宏观来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国家高度重视各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建设,强调开拓创新,紧抓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符合国家教育改革的整体规划。举例来说,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高校教师要走在前面,发挥带头作用,主动适应信息化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向新型教学模式,追求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这种求新、求变的态度,带动了高校各个版块的教育工作,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發展性特征。这种发展性恰恰是教育改革的期望,是教育改革的一项目标,响应了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另外,从本质来分析,积极推行教育信息化,其实是在推行一种更为有效的教育。比如说,借助信息化条件,高校可以搭建专业的“信息化实训基地”,优化各类实训项目,让薄弱的实训环节强大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活跃起来,达到更理想的育人效果,培养一批能想、能干、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3]。相比传统的实训基地,信息化实训基地功能齐全、项目完善,是一种更有效的育人阵地。这种有效性是教育改革工作的追求,是教育改革工作的意义所在。总体来说,高校主张教育信息化发展,顺应了国家教育改革方针。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常见问题为:教学管理设施落后、教学管理相关制度不健全、教学管理队伍综合能力不达标。这些问题不利于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针,不利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学管理设施落后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些高校大力倡导信息化,但在执行层面,高校并不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在硬件上,由于投入不足,各学科配备的信息化设备数量有限,教师之间需要进行协调,难以灵活、自主地开展信息化教学。长此以往,很容易削弱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信息化教学活动的普及。此外,在软件上,各学科配备的软件系统过于滞后,整体利用率较低。而且,在运行过程中,有些软件系统不够稳定,教师经常遭遇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难以正常地推进信息化教学。这不仅给教师带来困扰,还会阻碍学生的学习[4]。配备合适的硬件、软件,并进行专业化维护,这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相关教职工要引起重视。否则,高校很难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