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数字化背景下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3-10-2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本文作者:刘雪娟 王莉 史磊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24期

  [摘           要]  教师是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数字化背景下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数字化课程思政教学技能提升体系。首先从外部层面,教育部门和院校可通过建平台、选名师、办大赛、办研讨、设教研、建体系等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在线资源,激发教师动力。其次从内部层面,教师自身要善于运用数字手段、学习集体智慧、进行深入反思,以此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技能的不断提升。
  [关    键   词]  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4-0077-04
   一、引言
   随着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课程思政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1]。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对于该理念的深入落实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国内学者多从宏观视角研究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2-5],鲜有研究从数字化视角关注这一问题。王定华、杨丹[6]指出,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形态变革,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数智时代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如何得到创新性提升。鉴于此,本文拟对数字化背景下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内涵、现状和提升策略进行探究。
   二、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内涵
   外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保障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呢?首先需要对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Tigelaar et al.[7]将教学能力定义为各种教学情境中实现有效教学所需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综合能力。宋红波、陈尧[8]从三方面对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进行细致界定,一是外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教学能力,三是思政认知、态度价值等个人特质。本文认为,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基本教学能力、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整合能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等方面。
   以《走遍俄罗斯》教材中《契诃夫》一课为例,该文讲述了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的契诃夫深入俄罗斯社会,关心民众疾苦,创作了大量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作品。该课首先考察教师对语言知识的讲解能力。其次,教师要合理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比如通过中外对比融入中国作家鲁迅弃医从文的爱国故事。最后,如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这些元素呢?此时就需要教师掌握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讲述中国相关主题故事。授课完成后,还要对课程思政授课的实效进行评价。
   三、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现状
   (一)外语教师思政教育理论基础薄弱,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不强
   外语教师长期学习外国语言文化,其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忽视对我国思政理论的学习。由于缺乏系统理论学习,外语教师自身思政理论素养明显不及思政理论教师。这就导致外语教师不善于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外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另外,外语教师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不敏感。除了党的创新理论,外语课程教学中还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宪法法治意识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政元素。然而,外语教师对这些思政元素并没有做到深入挖掘。
   (二)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能力不强,存在“两张皮”现象
   一直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语言教学、轻思政教育,教书和育人相脱节现象”[1]。因此,外语教学中,要么思政教育完全缺少,要么存在“硬融入”现象。大多数外语课堂仍然沿用“满堂灌”方式,这种“说教式”课堂使学生很难有参与感,表达和交流欲望也因此降低。除此之外,外语教师在布置第二、第三课堂主题活动时,学生整体参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学生认为任务过于“高大上”,缺乏亲和力和操作性,难以落实于实践中。由此可见,为了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实效,外语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创新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四、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由此可见,数字化是“未来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9]。數字化背景下如何提升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呢?本文力图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数字化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体系。
   (一)外部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在线资源,激发教师动力
   外部层面主要是指从教育部门和院校方面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所需的支持措施,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创造优质条件,以此激发教师提升自身技能的内在动力。教育部门方面,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出台文件,将课程思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院校方面,是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最直接平台。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制定方案,举办活动,开拓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1.建平台助共享
   通过搭建线上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分享优质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平台共享的内容包括:一是课程思政理论内容,邀请知名学者围绕课程思政文件、内涵价值、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解读,促进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二是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包括思政素材库、优质课件、案例汇编等。通过共享各专业落实课程思政独特的视域和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广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数字化背景下,为实现全国教师跨校、跨系、跨专业、跨时空的互动交流,还应重视依托信息技术,加强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此外,教育部门还应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举行全国的思政教育在线研修课程,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
相关文章:
  • 1 高校考试信息化改革
  • 2 现职军官培训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3 单元主题下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课堂表现性评估任务的设计
  • 4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
  • 6 机会识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影子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 8 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研究
  • 9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 10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